本刊讯 江宏 报道:唱时代强音,展军休风采。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29日,海淀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举办“历史的回响 时代的强音”军休干部合唱比赛。来自全区军休系统的28支军休所代表队共1800余名军休干部齐聚一堂,各展风采。
合唱比赛在《在太行山上》慷慨激昂的旋律中拉开帷幕,各军休所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上演,军休干部们精神矍铄、英姿飒爽,用嘹亮的歌声、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赢得阵阵掌声。《游击队歌》《保卫黄河》《四渡赤水》《十送红军》《解放区的天》等经典曲目以磅礴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展示了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传递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我爱你中国》《领航》《强军战歌》《爱永在》《祖国的道路》等作品表达了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向往,展现出新时代军休干部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责任担当,弘扬了主旋律,讴歌了新时代,传递了正能量。
此次合唱比赛评委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著名作曲家胡旭东,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中国民族音乐协会会员刘昙旻,中国音乐学院老师梁辰担任。活动现场,评委们以专业的眼光、严谨的态度根据编排创意、音准节奏、艺术表现、整体效果等多方面对每一个参赛节目进行了认真评审,确保比赛公正公平。活动最后,3位评委对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给予高度评价。
自赛事启动以来,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周密组织,各科室全力配合,努力做好比赛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各军休所高度重视、积极筹备,精心挑选红色经典歌曲,巧妙设计朗诵、伴舞、乐器伴奏等创意形式。军休干部们全心投入排练,每一位成员都无比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对每个细节精雕细琢,反复练习,力求在舞台上展现最佳风貌。
歌声传军魂,银发耀辉煌。一首首红色经典歌曲,带着初夏饱满的流光,唱响时代最强音,续写神州万事峥嵘,唱出了广大海淀军休干部爱党、爱国、爱军、爱美好新时代的豪迈情怀,表达了他们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军人本色,争当表率、再立新功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海淀军休干部“退而不休献余热,老有所乐享晚年”的昂扬风姿。
举办军休干部合唱比赛,搭建军休干部文体活动展示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了海淀军休对军休干部文化生活的关心和重视。下一步,海淀军休将继续秉承文化养老理念,聚焦军休干部精神需求,优化服务举措,举办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使广大军休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不断提升军休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体活动科)
北京市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到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参观调研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张志华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军休老年大学建设水平,近日,北京市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副主任岳丛峰率调研组一行 7人,赴海淀区采石路服务管理中心开展军休老年大学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办学情况,指导推进军休教育高质量发展。海淀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主任邢涛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实地参观了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的书画教室、声乐排练厅、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健康保健室等教学场所,观摩了军休干部学员钢琴、二胡等课程的现场教学,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就课程优化、资源共享、智慧教学、社会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岳丛峰副主任对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要继续发扬示范作用,为新时代军休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海淀智慧”。
作为全国首批挂牌的军休老年大学之一,海淀区军休老年大学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强化政治引领,将军休老年大学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军休力量的重要平台;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军休干部需求,增设智能科技、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推动资源共享,加强与地方老年大学、高校、社区的合作,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智慧教学,完善线上学习平台,让更多军休干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海淀区军休
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绘画、声乐、舞蹈、瑜伽、健康养生等 18个专业 53个班次,累计培训学员超 1.2万人次,已成为北京市军休干部文化养老的重要阵地。
海淀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军休老年大学的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军休教育示范标杆,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化养老服务。
(采石路服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