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拜谒祖先、祭奠亲人的日子。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清明期间格外想念天堂的老父亲!翻开《张仁初将军略传》,我瞬间泪目,不禁发自内心地喊出:父辈们肩上的将星,哪一颗不是鲜血染成!
父亲张仁初,1927年参加革命,生前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战争岁月,他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曾11次受伤,7次受重伤。他的传奇一生,也是无数前辈革命生涯的缩影。
1927年11月13日,由中国共产党黄麻区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自卫军举行了起义(黄麻起义)。14日凌晨,起义军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建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并将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下辖游击一、二大队共300余人。
我的父亲参加了这次起义,并被编入一大队。
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1930年6月,第三十一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当时,父亲在红一师一团当班长,他随部队参加了奔袭平汉路的战斗。9月中旬,这支红军部队北上豫南作战,在10月7日进攻潢川的战斗中,父亲带突击队冲锋,突击中,他胳膊中弹。这是他第一次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后升任排长。11月,父亲随部队由豫南罗山潘新店南下作战,在进攻黄安的战斗中,他第二次负了伤。当时父亲年仅20岁却已两次负伤。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父亲伤愈归队,被提拔为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九连副连长。
2月中旬,红四军向平汉铁路信阳至广水段出击。3月9日,在双桥镇战斗中,敌人居高顽抗,这时父亲又一次率领突击队执行突击任务。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二十八团攻进双桥镇,占领敌指挥中心,此役全歼敌三十四师,俘虏师长岳维峻及官兵共5千余人,缴获枪支6千余支(挺)、炮14门。这是鄂豫皖红军自成立以来取得的空前大捷。战后父亲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双桥镇大捷后,为巩固苏区建设,中共鄂豫皖特委命令第二十八团拔掉光山县的打银尖和大山寨等两个地主山寨。这两地的地主武装,武器装备精良,且凭借险要地势,据守非常顽固。此战,父亲再次奉命带领突击队打前锋。他将队伍分成两路,采取迂回行进的方式。当靠近民团阵地时发起进攻,作为突击队长,他冲在最前面,队员们个个奋勇当先。子弹打光了,便抽出背上的大刀与敌肉搏,直到最后攻克敌人阵地。战斗结束后,父亲才发现左肩和小腿负伤了,而他竟完全没有察觉。伤愈出院后,因作战机智勇敢,他被提拔为红四军第十二师警卫连连长。
同年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会剿总司令,调集30余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遂命令红军实施不停顿的进攻。他先是命令红军向平汉铁路信阳段出击威逼武汉,又命令南下夺取麻城。
7月初,红四方面军南下攻打麻城。18日,父亲所在的第十二师攻击麻城外围仓子埠。这一仗打得很艰难,一开始国民党即出动飞机进行轰炸,师长陈赓命令警卫连长张仁初率敢死队出击,由于国民党军炮火猛烈,突击队伤亡惨重,担任队长的父亲战斗中腹部中弹,肠子流出当场昏死过去。当他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战斗早已结束。他忍着剧痛,把流出来的肠子塞进肚子,解下绑腿缠住伤口,吃力地向部队方向爬去,不久就昏迷过去了。幸运的是,他被巡查战场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送进战地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漫长的四天四夜的救治,他奇迹般的睁开了眼睛。大家惊叹:“‘以为你活不过来了!”他却忍着痛对大家笑着说:“我死不了,马克思还让我继续打白匪呢。”此后,父亲随方面军总医院转移豫南和鄂西。这一次,四方面军始终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全军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
1932年10月,父亲伤愈出院。因这一次伤得很重,身体虚弱,组织上把他调到了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通江分局担任保卫队队长。12月,经党组织审查,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由周公凯、王清城二同志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2月15日,红四方面军准备翻越大巴山进军川北,建立川陕苏区。这次,父亲接受了对腿部负重伤的西北军委参谋长曾中生的护送任务。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自下达了死命令:完不成任务,就“执行纪律”。当时正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山路崎岖难行,路途又十分遥远。同志们几乎是趴在地上,抬着担架前行,曾中生参谋长几次要求翻下担架,都被强行阻拦。经过几天近200余里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川陕苏区的开辟,令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惊,以国民党川陕剿匪督办田颂尧为首的四川军阀,企图消灭和驱逐红军。自2月中旬开始,对川陕苏区不断进行“三路围攻”。红军随即开始反围攻作战,至6月中旬胜利结束。在此次战役的德汉城战斗中,父亲又一次负伤。(从1930年10月至此次,他已多次负伤了)8月伤愈出院后,升任红四方面军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团营长。
1934年7月,调任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二营营长,次年3月,升任二九四团团长。
1935年4月初,红四方面军为接应中央红军西进,发起嘉陵江战役。4月底,全军陆续撤到嘉陵江以西,离开战斗了两年多的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6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川西懋功胜利会师。
同年7月,父亲随红四方面军二九四团编入了红一方面军,任二师四团二营营长,同年9月,在甘肃岷县腊子口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并负伤。
1937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营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同年11月,在平型关战斗之后的广阳镇战斗中负伤。
父亲是在血雨腥风中走出来的,他身上的弹片就像一枚枚奖章,熠熠发光,照亮子孙后代前行的路。
(闵航路军休所)◎张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