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珍,85岁,辽宁人,1960年 7月入伍,曾在酒泉大漠深处工作近 20年,后被调到空军第 34师100团政治处,1990年 10月退休,2001年 7月移交到闵航路军休所。
春蕾班上的陶妈妈
“敬爱的陶老师,您好!春蕾班全体同学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您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我们,不但给我们精神上的鼓励,还给我们物质上的帮助,我们真的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也许在您看来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但我们却真心的感动与感激。请允许我们说一句,谢谢您,陶妈妈!”这是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春蕾班同学写给陶克珍的信,刊登在培黎通讯上。
北京培黎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培黎职业大学,源于著名国际友人、社会活动家新西兰人路易艾黎 1940年创办的培黎学校,正式创建于 1983年 5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创办的职业大学之一。学院在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支持下,从 2001年起举办春蕾班,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女生完成大专学业。
陶克珍退休后,被聘为第一批春蕾大专班的班主任,一干就是十年。她为这些贫困女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真诚的爱,帮助这些孩子改变了命运。学生文桂兰做阑尾炎手术住院,她给付手术医疗费;将毕业生曲丽丽(父亲患癌病故)与王佳(父亲车祸病故)就业困难,陶妈妈将她们介绍安排到自己小儿子单位上班;因春蕾班专业设置为会计,女学生朱德贵应聘到北京某单位任出纳,每天要经手大额现金,公司担心出纳卷走资金,要求个人出担保金,小朱无力承担数额巨大的担保金,陶妈妈用自己唯一住房的房本进行抵押担保;她还先后给大专班第二届、第三届以及文华班捐了 400元、500元、600元不等的班费。2004年 9月,这个班有 19位同学由专续本,学费需要自理,个别同学一时拿不出钱,陶克珍垫付了 6000元给卜丹丹等几位同学交费。她多次为患病孩子买药求医,并陪护在医院。一群远离家乡豆蔻年华的少女,有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她把在部队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用到班级管理上。她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与孩子们交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有什么话都愿意与她讲,亲切地称她陶妈妈。
由于工作出色,她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先进教师,她所带的班还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和原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顾秀莲的亲切接见。
军休所里的陶支书
2012年,陶克珍担任闵航路军休所第十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助人为乐,坚持原则,出色地完成了军休所党总支交给的各项任务,多年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
她对军休干部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想问题、做事情都从全心全意维护军休干部利益的高度出发,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军休干部感受到了支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每当有军休干部生病,她总是及时向所领导汇报并安排做好慰问工作,使患病军休干部及家属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当军休干部之间发生矛盾时,她主动调解、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切实帮助当事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丰富军休干部生活,增强支部活力,她积极协调部队军休所,共同使用娱乐场所,建立了“军休干部活动中心”,并得到所里的大力支持,配备了所需的物品,使军休干部有了一个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军休干部文化生活,在活动中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加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生活有乐趣、头脑有知识、身体更健康。
陶克珍同志不为名利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客观公道的处事、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被海淀区军休党委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
家属委员会里的陶主任
80年代未,因所在专机部队性质,飞行任务和训练繁重,飞行人员特别是双军人难以顾及家中的孩子,部队领导为了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有意派“陶干事”到家属委员会负责家属和孩子工作。而此时陶克珍刚刚退休,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身体多病,本想好好歇歇。面对领导重托,她也了解年轻干部的困难,孩子放学后没人带、管。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孩子每天在院里打闹,分散干部精力,影响飞行安全。她毅然担起了西郊机场家属委员会专职妇女和儿童工作主任职务。
走马上任,她先是熟悉孩子情况,一连十几天,每天晚上家访,和家长学生见面,了解孩子基本情况,把干部和孩子对上号。到学校和各年级主任见面,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同学相互关系,从中发现和挑出各个年龄段孩子头儿。很快就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规定放学以后,高年级孩子相约和低年级孩子一起回家。30多年前,部队驻地还是荒凉郊外,离学校二三里地,遇到风雨天,陶克珍总是亲自到校去接学生。她总是多带几把伞,给没带伞的孩子,还常常脱下自己的雨衣给孩子穿,把自己的围巾给孩子们戴。孩子们说,下雨也不怕,我们有陶妈妈。
部队执行战备任务,经常是情况紧急,说走就走,家长只能让人捎话,请陶干事帮带孩子。特别是有几位双军人家长,担负重要的专机任务,有时几天不能回家,陶克珍常把三四个孩子接到家中住,早上带着孩子去食堂就餐,中午在饭堂门口等着孩子放学。下午孩子放学后,她先在居委会组织他们完成课后作业,中间休息时,便带着孩子们在操场或打篮球或跑跳,活脱脱成了体育老师,可到了晚上,陶克珍回家后累的连话都懒得说。完成任务的家长回来后,立功受奖,大家一致说,军功章里有陶干事付出的心血。多年后,小学生也变成了父母,见到陶克珍还一口一个“阿姨妈妈”叫着。陶克珍听着,心都醉了,她觉得这是旁人不能体会的一种幸福。
在做家属妇女工作中,她认真关心每一位同志,用真诚和爱把一群来自祖国各地,有着不同脾气秉性,生活爱好不一的家属团结在一起。她教育大家从大局出发,为部队建设着想,认识到做好家庭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她关心爱人,管好子女,积极支持丈夫安心飞行和做好其他工作。在陶克珍带领下,家属中家长里短说闲话的少了,相互支持帮助的多了,一家有困难大家齐伸手,形成了风清气正心情愉悦的环境。1991年底,由于陶克珍同志做家属妇女工作成绩突出,被北京市妇联评为先进工作者。
当年马兰一朵花,至今仍然散发着高贵的清香,那是共产党员所特有的清香——对同志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对党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陶克珍正是“银发力量”的践行者。
(闵航路军休所)◎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