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在文化养老园里稼穑耕耘 ——记翠微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张教立

日期:2025年04月21日来源:翠微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我和张教立同志相识 30多年了,我们亦兄亦友。自那年到北京出差,从他家里吃过一顿饭开始,就结下了半生的缘分。后来,有幸在他麾下供职,还曾做过他的副手。退休后,不仅安置在同一个军休所,还住在同一栋楼里。

直到有一天,他送来一本小说散文集《崎岖的山路》。我惊奇地问道:“这是您的大作?”他说:“那还能有假!”没想到在这之后,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手中的笔一刻都没停下来。退休 20年来,他养成每天坚持写作 2到 3小时、2000字以上的习惯。他连续出版了《都市军营》《拥抱夕阳》《天大地也大》《北京部队大院》《有一天你也会老》《无悔时光》等 7部著作,还在网络上发表连载系列小说和散文作品集各一部。累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作品达 500万字。顺利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休之友》《同心刊》杂志编辑部,经常向他约稿,他连年获得军休所宣传工作一等奖,并多次登台介绍写作经验。笔耕不辍已成为其退休生活的常态,他把寓文于乐当作养老模式的一种选项。

张教立同志出生在豫东平原,常年留着平头,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他的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总部机关度过的,当过参谋、秘书、科长、副局长,最后从某部编研室主任岗位退休。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实诚。说话办事,丁是丁卯是卯,从不虚情假意,人前人后一个样。时间长了,他的话基本就成了评判事物的客观标准。领导的评价是,谁与他有矛盾,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他在机关工作期间,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口碑和人缘。

张教立同志绝对是一个讲党性、讲原则的人。我在他领导下工作多年,当时他作为副局长分管我们仓库储备组业务。每年上亿元的经费投向和投量,都严格按规定和标准办。不仅自己不谋私利,还教育大家秉公用权。有时逢年过节部队同志送点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到局里充公。一次,他跟随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出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家都去红灯区参观,唯独他一个人在车上坐等。回国后秘书长感慨地说,我算是见识了真正的共产党员。

张教立同志还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担任军休所第九党支部书记有 15个年头。每次所里举办活动,他都主动去当志愿者,里里外外,忙前忙后。看到军休干部缺少活动场所,整天在马路上围观下棋时,他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在积极沟通、反复协调的路上。疫情期间,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对患病军休干部嘘寒问暖,热情服务上门。他积极当好军休所领导的桥梁和纽带,倾听广大军休干部的心声,带头执行上级指示,模范遵守党纪军规,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好书记。

张教立同志热爱写作、钟情码字,就像农民对大地的执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的作品里,既展现了个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沉浸于对文化养老,乐在其中的慰藉。他送我的几本书,我都认真拜读过了,不仅文学语言丰富、诙谐、幽默,而且字里行间有着浓郁的军人情结。读他的书和文章,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并能从中寻觅到一同战斗的影子。他常年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用键盘敲出美妙动人的文字。突然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之所以他能在退休之年,创作出这么多作品,原来是几十年军营生活的厚积薄发,是部队提供了他创作的养分,是战友丰富了他的情感生活。

都说作家这种奇怪的“动物”,只能远看不能近睹。对于张教立同志来说,无论远近,他都是他,这辈子注定我们在一起抱团养老。愿他在今后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飞越高,实现退休人生的第二次辉煌。(翠微路军休所)◎袁先林

 


在文化养老园里稼穑耕耘 ——记翠微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张教立

日期:2025年04月21日

来源:翠微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我和张教立同志相识 30多年了,我们亦兄亦友。自那年到北京出差,从他家里吃过一顿饭开始,就结下了半生的缘分。后来,有幸在他麾下供职,还曾做过他的副手。退休后,不仅安置在同一个军休所,还住在同一栋楼里。

直到有一天,他送来一本小说散文集《崎岖的山路》。我惊奇地问道:“这是您的大作?”他说:“那还能有假!”没想到在这之后,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样,手中的笔一刻都没停下来。退休 20年来,他养成每天坚持写作 2到 3小时、2000字以上的习惯。他连续出版了《都市军营》《拥抱夕阳》《天大地也大》《北京部队大院》《有一天你也会老》《无悔时光》等 7部著作,还在网络上发表连载系列小说和散文作品集各一部。累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作品达 500万字。顺利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休之友》《同心刊》杂志编辑部,经常向他约稿,他连年获得军休所宣传工作一等奖,并多次登台介绍写作经验。笔耕不辍已成为其退休生活的常态,他把寓文于乐当作养老模式的一种选项。

张教立同志出生在豫东平原,常年留着平头,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他的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总部机关度过的,当过参谋、秘书、科长、副局长,最后从某部编研室主任岗位退休。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实诚。说话办事,丁是丁卯是卯,从不虚情假意,人前人后一个样。时间长了,他的话基本就成了评判事物的客观标准。领导的评价是,谁与他有矛盾,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他在机关工作期间,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口碑和人缘。

张教立同志绝对是一个讲党性、讲原则的人。我在他领导下工作多年,当时他作为副局长分管我们仓库储备组业务。每年上亿元的经费投向和投量,都严格按规定和标准办。不仅自己不谋私利,还教育大家秉公用权。有时逢年过节部队同志送点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到局里充公。一次,他跟随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出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家都去红灯区参观,唯独他一个人在车上坐等。回国后秘书长感慨地说,我算是见识了真正的共产党员。

张教立同志还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担任军休所第九党支部书记有 15个年头。每次所里举办活动,他都主动去当志愿者,里里外外,忙前忙后。看到军休干部缺少活动场所,整天在马路上围观下棋时,他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在积极沟通、反复协调的路上。疫情期间,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对患病军休干部嘘寒问暖,热情服务上门。他积极当好军休所领导的桥梁和纽带,倾听广大军休干部的心声,带头执行上级指示,模范遵守党纪军规,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好书记。

张教立同志热爱写作、钟情码字,就像农民对大地的执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他的作品里,既展现了个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沉浸于对文化养老,乐在其中的慰藉。他送我的几本书,我都认真拜读过了,不仅文学语言丰富、诙谐、幽默,而且字里行间有着浓郁的军人情结。读他的书和文章,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并能从中寻觅到一同战斗的影子。他常年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用键盘敲出美妙动人的文字。突然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之所以他能在退休之年,创作出这么多作品,原来是几十年军营生活的厚积薄发,是部队提供了他创作的养分,是战友丰富了他的情感生活。

都说作家这种奇怪的“动物”,只能远看不能近睹。对于张教立同志来说,无论远近,他都是他,这辈子注定我们在一起抱团养老。愿他在今后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飞越高,实现退休人生的第二次辉煌。(翠微路军休所)◎袁先林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