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卸鞍老骥自奋蹄 ——记东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卢培君

日期:2025年03月18日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满厅书画气恢宏,汇报桑梓赤子情。

戎马生涯添厚重,柳营岁月献忠诚。

翰墨刚劲高风见,丹青清新功力呈。

凛凛军魂凝笔底,耕耘不息颂长城。

 

 

这是笔者 2011年 12月参观卢培君同志在故乡霸州举办书画汇报展时写的一首诗。

卢培君于 1965年入伍,曾任原军委炮兵政治部专职美术创作员,大校军衔。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油画学会会员。2001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炮兵老干部大学的教学工作和军休所的文化养老及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老有所为,桃李满天,为军休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我也是从军委炮兵政治部机关退休的,和培君一起在老干部大学工作,是多年的知己朋友。我对他非常敬佩,今天讲讲他的事迹。

 

新岗新姿亮“专长”

卢培君有许多专长,这里主要是讲他的书画专长和电脑图文编辑专长。

第一,书画专长,是他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几十年的积累使然,油、国、版、年、连、宣诸画种都有涉猎,作品多次入选全军和全国美展,成绩优异。他学习书法也比较早,对草、隶、行、篆都有较深的造诣,尤以草、隶见长,汉简独树一帜。作品曾入选第四届全国书展和全军书展。他在全军书画界较有影响。他将这一专长带入老干部大学的书画教学中,毫无保留地呈现于课堂。针对学员兴趣浓、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及需求,他制定了符合军休干部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课程涵盖了中国画构图,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中国画特殊技法等诸多方面。为了上一堂课,他要备课好几天,编写教案,查阅大量资料,挑选最合适的课件配图,现场有解释、分析、示范、点评学员习作,很受学员欢迎。他还自费编印了《书法课件小样选编》供大家参考,内容简洁实用。

第二,他教授学员书画装裱技法课程。现场示范,方法简单易学,有些老同志学以致用,回家后便亲自动手尝试操作,兴趣满满。老干部大学的杨校长、郭主任、李主任等学习认真,技法掌握快,后来学校的许多展览作品都是他们自己动手托片,效果甚佳,既熟练了装裱流程手法,顺利完成了任务,又节约了教学经费,一举两得。

第三,使用电脑进行图文编辑。这一专长完全是他自学而成的。他在炮兵编研室工作时,独当一面承担搜集、整理、编辑全军大型历史资料丛书《炮兵卷》图片的任务。一开始,他使用红格纸手工拼贴图片和手写文字说明,效率低,也无法与出版社印刷厂衔接。后来单位置办了电脑,安装了看图、修图、排版等软件,他潜心钻研,自学成才,熟练掌握了软件的使用,圆满完成了编辑任务,该画册还获了奖。这一专长在老干部大学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二分校学报》版样完全靠校办的同志一把剪刀,一支笔,一瓶浆糊来完成的,然后送印刷厂原样拍照付印,黑白版面,效果也不整洁。后来卢培君建议并亲自操作使用电脑编辑,又快又好,黑白版变为彩色版,焕然一新。

十多年来,他还在诗文集、书画影集、校庆册页,以及东翠路军休所的各种纪念类书画集、诗文集等的出版工作中,从版式设计、封面装帧,到送厂印刷,他都积极参与,亲手操刀,据统计有 30余集。现在许多编辑、排版技法,办公室的其他同志都能掌握,这与卢培君同志的示范影响分不开的。他活到老学到老,仍在继续钻研许多新软件、新技法、新工艺,修图、调色、拼贴、替换、特效等都能得心应手。此外,他还把色调冷暖、色彩浓淡、明暗虚实、整体协调等美术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大大提升了图片质量,他的成图水平非一般人所能及,在大院堪称“高手”。

 

废寝成惯“夜猫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炮兵政治部文化部经常组织机关和炮兵院校、研究所的美术骨干集中创作,为全军美展筹备作品,当时,大家年龄都不大,创作热情都非常高,每天画画到深夜。有一次,已故原炮兵政治部副主任李冰深夜到办公室,看到小伙子们还在画画,既惊讶又幽默地说:大家不要命了?你们这些“夜猫子”。由此,“夜猫子”之名便流传开来。

卢培君的“夜猫子”劲头至今不改。二十多年来他为老干部大学、军休所、社区做了许多配合时政的工作。参与编辑学校学报数十期,周年纪念画册、诗集十余册,长廊专题书画展展标二十多期,为市、区军休和街道社会组织筹备各种专题展作品,还为许多师生个人自费出版书画集、诗文集达数十种之多。这些工作都是极耗精力的,为了拿出让相关单位和个人都满意的成果,既要动脑动手,更要搭进很多时间,特别是有很多拟编素材质量较差,必须费很大精力加工调整,韵色提神,有时修一幅图就要耗费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因此,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这种“夜猫子”精神,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和工作的常态。

 

解甲卸鞍不停奔

退休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卸甲不弃枪,离鞍不停奔。身心始终保持活跃,尽量干一些力所能及并爱好的事情。所以他积极参与老干部大学的工作,尽心尽力,施展特长,无私奉献,付出了很大心血。手头工作总是安排的满满的,往往是一件事还没结束,就开始考虑下一件干什么,怎么干。即使在患病期间以及疫情期间也是如此。如 2021年 12月 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 128周年纪念日,他便将自己珍藏了 50多年的 3000多枚伟人像章,精选出 1200多枚,精心设计展板,在军休所举办了《心碑永伫·卢培君珍藏毛主席像章献展》。由于像章制作精良、数量多、种类多、展板计划新颖,形式和内容高度统

一,深得老将军、离退休老干部、年轻同志的喜爱和感动,展览效果极佳。展览期间,他便开始谋划为这批珍贵藏品找一个最合适的收藏安身之地,继续发挥宣传伟人丰功伟绩和教育后代的作用。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最终在毛主席诞辰 130周年纪念日前夕,他决定将这些作品捐赠给他家乡的霸州博物馆。

 

在 2022年 8月 1日建军节前夕,为纪念建军 95周年,人民炮兵成立 95周年,原总参炮兵部部长,90岁高龄的王育华老将军担任总策划,卢培君同志总设计,在炮兵大院大操场文化长廊举办了《战神之歌·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展》。筹展过程中,卢培君同志带病担任展板的整体设计和编辑任务。查找资料,核实数据,精心设计版面,反复校对文字,广泛征求意见。在校办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展览如期开幕,受到许多老炮兵战士的高度评价。对宣传人民炮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荣历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展览的同时,他还加班加点完成了《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建军节前夕,与图片展同步与大家见面。一些为人民炮兵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炮兵老战士,拿到画册后,深受感动,说你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来,他亲自策划和参与的大小书画展览 10余个,其中既有个展也有联展,还有京外展,国外展。“展”事连连,不得空闲,这充分展现了他投入的热情和非凡实力,也证明了他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退休格言一一卸鞍老骥不停奔。

(东翠路军休所)◎赵宗元


卸鞍老骥自奋蹄 ——记东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卢培君

日期:2025年03月18日

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满厅书画气恢宏,汇报桑梓赤子情。

戎马生涯添厚重,柳营岁月献忠诚。

翰墨刚劲高风见,丹青清新功力呈。

凛凛军魂凝笔底,耕耘不息颂长城。

 

 

这是笔者 2011年 12月参观卢培君同志在故乡霸州举办书画汇报展时写的一首诗。

卢培君于 1965年入伍,曾任原军委炮兵政治部专职美术创作员,大校军衔。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油画学会会员。2001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炮兵老干部大学的教学工作和军休所的文化养老及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老有所为,桃李满天,为军休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我也是从军委炮兵政治部机关退休的,和培君一起在老干部大学工作,是多年的知己朋友。我对他非常敬佩,今天讲讲他的事迹。

 

新岗新姿亮“专长”

卢培君有许多专长,这里主要是讲他的书画专长和电脑图文编辑专长。

第一,书画专长,是他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几十年的积累使然,油、国、版、年、连、宣诸画种都有涉猎,作品多次入选全军和全国美展,成绩优异。他学习书法也比较早,对草、隶、行、篆都有较深的造诣,尤以草、隶见长,汉简独树一帜。作品曾入选第四届全国书展和全军书展。他在全军书画界较有影响。他将这一专长带入老干部大学的书画教学中,毫无保留地呈现于课堂。针对学员兴趣浓、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及需求,他制定了符合军休干部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课程涵盖了中国画构图,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中国画特殊技法等诸多方面。为了上一堂课,他要备课好几天,编写教案,查阅大量资料,挑选最合适的课件配图,现场有解释、分析、示范、点评学员习作,很受学员欢迎。他还自费编印了《书法课件小样选编》供大家参考,内容简洁实用。

第二,他教授学员书画装裱技法课程。现场示范,方法简单易学,有些老同志学以致用,回家后便亲自动手尝试操作,兴趣满满。老干部大学的杨校长、郭主任、李主任等学习认真,技法掌握快,后来学校的许多展览作品都是他们自己动手托片,效果甚佳,既熟练了装裱流程手法,顺利完成了任务,又节约了教学经费,一举两得。

第三,使用电脑进行图文编辑。这一专长完全是他自学而成的。他在炮兵编研室工作时,独当一面承担搜集、整理、编辑全军大型历史资料丛书《炮兵卷》图片的任务。一开始,他使用红格纸手工拼贴图片和手写文字说明,效率低,也无法与出版社印刷厂衔接。后来单位置办了电脑,安装了看图、修图、排版等软件,他潜心钻研,自学成才,熟练掌握了软件的使用,圆满完成了编辑任务,该画册还获了奖。这一专长在老干部大学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二分校学报》版样完全靠校办的同志一把剪刀,一支笔,一瓶浆糊来完成的,然后送印刷厂原样拍照付印,黑白版面,效果也不整洁。后来卢培君建议并亲自操作使用电脑编辑,又快又好,黑白版变为彩色版,焕然一新。

十多年来,他还在诗文集、书画影集、校庆册页,以及东翠路军休所的各种纪念类书画集、诗文集等的出版工作中,从版式设计、封面装帧,到送厂印刷,他都积极参与,亲手操刀,据统计有 30余集。现在许多编辑、排版技法,办公室的其他同志都能掌握,这与卢培君同志的示范影响分不开的。他活到老学到老,仍在继续钻研许多新软件、新技法、新工艺,修图、调色、拼贴、替换、特效等都能得心应手。此外,他还把色调冷暖、色彩浓淡、明暗虚实、整体协调等美术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大大提升了图片质量,他的成图水平非一般人所能及,在大院堪称“高手”。

 

废寝成惯“夜猫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炮兵政治部文化部经常组织机关和炮兵院校、研究所的美术骨干集中创作,为全军美展筹备作品,当时,大家年龄都不大,创作热情都非常高,每天画画到深夜。有一次,已故原炮兵政治部副主任李冰深夜到办公室,看到小伙子们还在画画,既惊讶又幽默地说:大家不要命了?你们这些“夜猫子”。由此,“夜猫子”之名便流传开来。

卢培君的“夜猫子”劲头至今不改。二十多年来他为老干部大学、军休所、社区做了许多配合时政的工作。参与编辑学校学报数十期,周年纪念画册、诗集十余册,长廊专题书画展展标二十多期,为市、区军休和街道社会组织筹备各种专题展作品,还为许多师生个人自费出版书画集、诗文集达数十种之多。这些工作都是极耗精力的,为了拿出让相关单位和个人都满意的成果,既要动脑动手,更要搭进很多时间,特别是有很多拟编素材质量较差,必须费很大精力加工调整,韵色提神,有时修一幅图就要耗费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因此,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这种“夜猫子”精神,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和工作的常态。

 

解甲卸鞍不停奔

退休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卸甲不弃枪,离鞍不停奔。身心始终保持活跃,尽量干一些力所能及并爱好的事情。所以他积极参与老干部大学的工作,尽心尽力,施展特长,无私奉献,付出了很大心血。手头工作总是安排的满满的,往往是一件事还没结束,就开始考虑下一件干什么,怎么干。即使在患病期间以及疫情期间也是如此。如 2021年 12月 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 128周年纪念日,他便将自己珍藏了 50多年的 3000多枚伟人像章,精选出 1200多枚,精心设计展板,在军休所举办了《心碑永伫·卢培君珍藏毛主席像章献展》。由于像章制作精良、数量多、种类多、展板计划新颖,形式和内容高度统

一,深得老将军、离退休老干部、年轻同志的喜爱和感动,展览效果极佳。展览期间,他便开始谋划为这批珍贵藏品找一个最合适的收藏安身之地,继续发挥宣传伟人丰功伟绩和教育后代的作用。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最终在毛主席诞辰 130周年纪念日前夕,他决定将这些作品捐赠给他家乡的霸州博物馆。

 

在 2022年 8月 1日建军节前夕,为纪念建军 95周年,人民炮兵成立 95周年,原总参炮兵部部长,90岁高龄的王育华老将军担任总策划,卢培君同志总设计,在炮兵大院大操场文化长廊举办了《战神之歌·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展》。筹展过程中,卢培君同志带病担任展板的整体设计和编辑任务。查找资料,核实数据,精心设计版面,反复校对文字,广泛征求意见。在校办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展览如期开幕,受到许多老炮兵战士的高度评价。对宣传人民炮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荣历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展览的同时,他还加班加点完成了《人民炮兵光辉历程图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建军节前夕,与图片展同步与大家见面。一些为人民炮兵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炮兵老战士,拿到画册后,深受感动,说你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来,他亲自策划和参与的大小书画展览 10余个,其中既有个展也有联展,还有京外展,国外展。“展”事连连,不得空闲,这充分展现了他投入的热情和非凡实力,也证明了他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退休格言一一卸鞍老骥不停奔。

(东翠路军休所)◎赵宗元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