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第一次体验空中拉练

日期:2024年11月12日来源:远大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1970年末到1971年初,全军部队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要求,利用这个冬季时间开展野营拉练,以提高部队战备训练和管理水平,我有幸参与了那次野营拉练。当年背着背包行军,完成预定科目,野外埋锅做饭,睡在老百姓家里地铺上,离开时把老百姓家里水缸挑满,院子打扫干净等,这些都是极为幸福的回忆。因我们是空军轰炸机部队,我们在随后的时间里,还要根据训练任务多次组织跨军区的空中拉练,有当天返回的,也有连续6天跨7个大军区的,甚至还到过海南岛和西藏的日喀则。

 第一次体验“低空突防”

“低空突防”是这次空中拉练的第一个科目。我所在的部队,当时装备的是轰-5轰炸机。这种飞机尽管在原苏联伊尔-28轰炸机基础上进行过国产化的改进,但还存在飞行速度慢,不能隐身,挂不了导弹,只能对目标进行近距离临空轰炸等缺陷。要想不被对方雷达提前发现,就只能低空飞行以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低空是指1000米以下的高度,超低空是指真高100米以下的高度。飞低空和超低空这样的高度,飞机耗油大,与地面角速度大,飞机震动和产生的躁音也大,操作稍有不慎,或飞机发生故障,很有可能会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飞行事故。

1979年2月27日早上,我团飞行一大队的9架轰-5挂上炸弹从南京机场起飞,往北飞过长江后进入苏北大平原。这里一马平川,视野开阔,我们开始低空和超低空飞行。我作为机务保障人员,与担任领航和轰炸任务的领航员同时坐在前舱(中舱是操控飞机的飞行员,尾舱是负责通讯联络和操控尾炮的通讯员)。起飞前我穿的是棉工作服,座舱加温后我满头大汗,因身上有降落伞不便脱棉衣,加之早饭是牛奶油条,我胃里难受。考虑两人同一座舱,我吐出来的酸味呕吐物一定难闻,重要的是一旦影响任务完成,那问题就大了。飞机还在快速低空飞行,我实在忍不住了,便对着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吐了。领航员这时没有半点责怪,还对我进行安慰。好在马上要进入轰炸靶场投弹,飞机也上升了高度,我那一口吐出来后,胃里好多了,任务没受到影响。当时,我很感激这位空勤战友,也真切体会到飞行人员在空中执行任务的不容易。

 第一次空中看家乡

在轰炸靶场完成投弹任务后,我们在空军徐州机场落地。在冬季的寒风中,我爬上机背给飞机加油。再次出动准备完成后,我们去机场空勤灶吃午饭,因为过了午饭的饭点,我们只好吃点凉菜凉饭,好在那时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心中只有完成任务。

从徐州机场再次起飞后,一路相安无事。说来奇怪,虽然呕吐对身体有消耗,加上在寒风中给飞机加油,又吃的是凉菜凉饭,我的抗压能力反而增强了。自那次低空突防吐过一次,以后无论坐什么飞机都未再吐过。下午到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之间的李新店空军机场降落后,我看到停机坪上停满了跟我们一样的轰-5轰炸机。温暖的阳光洒满机场,地勤人员正在给飞机进行“机械日”检查,热烈的工作场景让我兴奋不已。

借此机会,我参观了这里的营区,让我十分惊讶的是,他们的空勤宿舍竟然都装上了空调。在那个年月,这是十分高档的装备了。南京被称为“火炉”,空勤宿舍才有电扇,地勤后勤宿舍连电扇都没有。这次空中拉练,部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让我大开眼界。

吃过晚饭,给飞机挂好炸弹,我们在傍晚的霞光中再次起飞,前往位于湖北的一个靶场进行夜间轰炸训练。飞机从跑道上拉起不久,便进入信阳市区上空。这里是我的家乡,亲切感由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在飞机上看家乡。上个世纪70年代,普通人坐飞机是难以想象的,一是民航机少,二是没钱坐不起。我们轰-5飞机的前舱为方便领航员领航和投弹,座舱是玻璃透明的,往前能看到外面,往上下左右都能看。趁着晚霞和渐渐亮起的灯光,我快速寻找到了贤山、浉河、龟山、东大桥、东关家属院。我想到家属今天是否要到医院上夜班,想到家属是否正抱着刚出生两个月零九天的女儿走在上夜班的路上,想着她娘俩如果知道这时我从天空飞过,一定会跑到院子向空中招手,我想到了一名军嫂独自带孩子的艰难。如今,老伴说起当年分居九年的困难日子,总说:“现在生活一切都好了,现在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第一次体验夜间轰炸

对敌进行夜间轰炸,是我们师,也是我人民空军的光荣传统。我师于1951年1月17日在南京成立后,首任师长刘善本着眼战争需要,组建了夜航大队并抓紧时间训练。当年11月29日夜,我师夜航大队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美韩军队控制的大和岛进行了夜间轰炸。在无歼击机护航的条件下,10架轰炸机安全返回我辽阳机场。挨了炸的美军不相信这是我志愿军空军干的,认为一定是苏联空军所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黄种人没有这个能力。苏联人坚决否认,说我们还没有进行过夜间轰炸训练。这次夜间对敌轰炸是我人民空军的首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为了保证完成这次夜间轰炸任务,我师还创造了两个第一次的战法:一是从卷烟厂买来锡箔纸剪成条状,每架飞机上装一包,进入航线就往外撒,造成敌人的防空雷达显视屏上全是雪花,起到了干扰敌人隐蔽自己的效果;二是飞机上挂照明弹,前机投照明弹为后机照明指示轰炸目标。对敌进行夜间轰炸的战法,我师一直在坚持。

据一位领航员回忆,1971年他从航校毕业分到部队时,部队当时规定只有完成四种气象科目训练的才批准结婚,他是26岁结的婚,有的因没按时完成四种气象,婚事也受到一些影响。四种气象,除昼间简单气象和昼间复杂气象,还包括夜间简单气象和夜间复杂气象。比如,你要飞夜间复杂气象,进行云中雷达投弹,可这段时间总是满天星斗,你就没法飞,你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四种气象训练。我们这次空中拉练进行夜间轰炸,属夜间简单气象光学轰炸,靶场目标清晰可见,领航员用瞄准具瞄准,开弹舱,投弹,收弹舱,一气呵成,轰炸任务圆满完成。

这次空中拉练虽然只用了一天时间,但训练内容紧凑丰富:有拂晓也有黄昏,有昼间轰炸也有夜间轰炸,有跨越多省的多个陌生机场起降,还有低空和超低空突防,这对参加这次空中拉练的人员是一次锻炼和考验,是一次立足现有装备练打赢能力的一次实际行动。

如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的老部队在发扬光荣传统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绩:我们的战略轰炸机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首次绕台巡航;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首次飞越白令海峡,进入美国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我们的战鹰一定会飞的更快、更高、更远,为保卫伟大祖国再立新的功勋!(远大军休所)◎李克诚


第一次体验空中拉练

日期:2024年11月12日

来源:远大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1970年末到1971年初,全军部队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要求,利用这个冬季时间开展野营拉练,以提高部队战备训练和管理水平,我有幸参与了那次野营拉练。当年背着背包行军,完成预定科目,野外埋锅做饭,睡在老百姓家里地铺上,离开时把老百姓家里水缸挑满,院子打扫干净等,这些都是极为幸福的回忆。因我们是空军轰炸机部队,我们在随后的时间里,还要根据训练任务多次组织跨军区的空中拉练,有当天返回的,也有连续6天跨7个大军区的,甚至还到过海南岛和西藏的日喀则。

 第一次体验“低空突防”

“低空突防”是这次空中拉练的第一个科目。我所在的部队,当时装备的是轰-5轰炸机。这种飞机尽管在原苏联伊尔-28轰炸机基础上进行过国产化的改进,但还存在飞行速度慢,不能隐身,挂不了导弹,只能对目标进行近距离临空轰炸等缺陷。要想不被对方雷达提前发现,就只能低空飞行以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低空是指1000米以下的高度,超低空是指真高100米以下的高度。飞低空和超低空这样的高度,飞机耗油大,与地面角速度大,飞机震动和产生的躁音也大,操作稍有不慎,或飞机发生故障,很有可能会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飞行事故。

1979年2月27日早上,我团飞行一大队的9架轰-5挂上炸弹从南京机场起飞,往北飞过长江后进入苏北大平原。这里一马平川,视野开阔,我们开始低空和超低空飞行。我作为机务保障人员,与担任领航和轰炸任务的领航员同时坐在前舱(中舱是操控飞机的飞行员,尾舱是负责通讯联络和操控尾炮的通讯员)。起飞前我穿的是棉工作服,座舱加温后我满头大汗,因身上有降落伞不便脱棉衣,加之早饭是牛奶油条,我胃里难受。考虑两人同一座舱,我吐出来的酸味呕吐物一定难闻,重要的是一旦影响任务完成,那问题就大了。飞机还在快速低空飞行,我实在忍不住了,便对着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吐了。领航员这时没有半点责怪,还对我进行安慰。好在马上要进入轰炸靶场投弹,飞机也上升了高度,我那一口吐出来后,胃里好多了,任务没受到影响。当时,我很感激这位空勤战友,也真切体会到飞行人员在空中执行任务的不容易。

 第一次空中看家乡

在轰炸靶场完成投弹任务后,我们在空军徐州机场落地。在冬季的寒风中,我爬上机背给飞机加油。再次出动准备完成后,我们去机场空勤灶吃午饭,因为过了午饭的饭点,我们只好吃点凉菜凉饭,好在那时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心中只有完成任务。

从徐州机场再次起飞后,一路相安无事。说来奇怪,虽然呕吐对身体有消耗,加上在寒风中给飞机加油,又吃的是凉菜凉饭,我的抗压能力反而增强了。自那次低空突防吐过一次,以后无论坐什么飞机都未再吐过。下午到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之间的李新店空军机场降落后,我看到停机坪上停满了跟我们一样的轰-5轰炸机。温暖的阳光洒满机场,地勤人员正在给飞机进行“机械日”检查,热烈的工作场景让我兴奋不已。

借此机会,我参观了这里的营区,让我十分惊讶的是,他们的空勤宿舍竟然都装上了空调。在那个年月,这是十分高档的装备了。南京被称为“火炉”,空勤宿舍才有电扇,地勤后勤宿舍连电扇都没有。这次空中拉练,部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让我大开眼界。

吃过晚饭,给飞机挂好炸弹,我们在傍晚的霞光中再次起飞,前往位于湖北的一个靶场进行夜间轰炸训练。飞机从跑道上拉起不久,便进入信阳市区上空。这里是我的家乡,亲切感由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在飞机上看家乡。上个世纪70年代,普通人坐飞机是难以想象的,一是民航机少,二是没钱坐不起。我们轰-5飞机的前舱为方便领航员领航和投弹,座舱是玻璃透明的,往前能看到外面,往上下左右都能看。趁着晚霞和渐渐亮起的灯光,我快速寻找到了贤山、浉河、龟山、东大桥、东关家属院。我想到家属今天是否要到医院上夜班,想到家属是否正抱着刚出生两个月零九天的女儿走在上夜班的路上,想着她娘俩如果知道这时我从天空飞过,一定会跑到院子向空中招手,我想到了一名军嫂独自带孩子的艰难。如今,老伴说起当年分居九年的困难日子,总说:“现在生活一切都好了,现在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第一次体验夜间轰炸

对敌进行夜间轰炸,是我们师,也是我人民空军的光荣传统。我师于1951年1月17日在南京成立后,首任师长刘善本着眼战争需要,组建了夜航大队并抓紧时间训练。当年11月29日夜,我师夜航大队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美韩军队控制的大和岛进行了夜间轰炸。在无歼击机护航的条件下,10架轰炸机安全返回我辽阳机场。挨了炸的美军不相信这是我志愿军空军干的,认为一定是苏联空军所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黄种人没有这个能力。苏联人坚决否认,说我们还没有进行过夜间轰炸训练。这次夜间对敌轰炸是我人民空军的首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为了保证完成这次夜间轰炸任务,我师还创造了两个第一次的战法:一是从卷烟厂买来锡箔纸剪成条状,每架飞机上装一包,进入航线就往外撒,造成敌人的防空雷达显视屏上全是雪花,起到了干扰敌人隐蔽自己的效果;二是飞机上挂照明弹,前机投照明弹为后机照明指示轰炸目标。对敌进行夜间轰炸的战法,我师一直在坚持。

据一位领航员回忆,1971年他从航校毕业分到部队时,部队当时规定只有完成四种气象科目训练的才批准结婚,他是26岁结的婚,有的因没按时完成四种气象,婚事也受到一些影响。四种气象,除昼间简单气象和昼间复杂气象,还包括夜间简单气象和夜间复杂气象。比如,你要飞夜间复杂气象,进行云中雷达投弹,可这段时间总是满天星斗,你就没法飞,你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四种气象训练。我们这次空中拉练进行夜间轰炸,属夜间简单气象光学轰炸,靶场目标清晰可见,领航员用瞄准具瞄准,开弹舱,投弹,收弹舱,一气呵成,轰炸任务圆满完成。

这次空中拉练虽然只用了一天时间,但训练内容紧凑丰富:有拂晓也有黄昏,有昼间轰炸也有夜间轰炸,有跨越多省的多个陌生机场起降,还有低空和超低空突防,这对参加这次空中拉练的人员是一次锻炼和考验,是一次立足现有装备练打赢能力的一次实际行动。

如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的老部队在发扬光荣传统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绩:我们的战略轰炸机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首次绕台巡航;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首次飞越白令海峡,进入美国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我们的战鹰一定会飞的更快、更高、更远,为保卫伟大祖国再立新的功勋!(远大军休所)◎李克诚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