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核参试人员,我参加过一次原子弹、氢弹核试验。
那是 1976年 7月的一个清晨,北京站西侧非常寂静,一辆专列悄悄地驶出,一个多星期后到达了吐鲁番大河沿车站。这就是总后勤部参加原子弹、氢弹核试验的大队,专列是总后参试的各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和各后勤直属单位参试的装备、营房、军需、物资、军械等单位的混编人员。另外还拉了大批参试的狗和兔子。我们机关的参谋人员身挎五四式手枪,还带了步枪和轻机枪。所有人员一个星期内都生活在列车上。每次列车停靠,我都喜欢到拉兔子和狗的车厢看。医学科研人员李大姐在列车停下时又到附近老乡家买了 10只狗,有一只小黄狗身材体型很匀称,好奇地仰起小脸看着我们,有 2岁的样子。我问“小狗叫什么名字?”女科学家说:“1号。”我很惊讶。她补充说:“爆心 1号。”我很震惊。后来听说这个大姐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权威核辐射病科学家。
我们住在试验基地生活区最前面的一排平房里,房前有一条河,叫孔雀河,河水不到一米深的样子,河床长满了苇草,水并不流动。1961年罗布泊彻底断水,孔雀河也断流了。基地离市区不到 10公里就是著名的盐湖。有一天,机关食堂没有食盐了,我们几个人就奉命到盐湖取盐,盐湖周边是白花花的冰凉世界,太阳光下,盐川反射着寒光。我们用铁镐凿破坚硬的盐山,装满一麻袋送到食堂。
原子弹空爆定于 1976年 9月 26日。爆前,各大单位的参试大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爆心不同方向和距离建造城市居民的楼房,还有铁路、公路以及火车车厢。空军、海军、炮兵、坦克部队和汽车部队,在不同地方放置了飞机、舰艇、大炮、坦克和汽车。后勤保障部队则摆放了各种保障装备,各科研部门摆放了核试验物资,以掌握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冲击波,以及核辐射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拿到精确数据。医学科学家们则把狗和兔子等动物安放在爆心的不同距离上。
很快,辽阔的天空传来了飞机的轰鸣。“……5、4、3、2、1”,“轰”的一声,由轰炸机携带的一颗 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空投成功。罗布泊上空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烟雾球体。球体内的烟雾在剧烈滚动翻腾,中间撕裂后,出现火焰的红光,红光逐渐在滚动中扩大。同时,球体的下方升起一团烟雾,与天空中的火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蘑菇状态的空爆原子弹的蘑菇云。
我在现场看到,最先是连接部有些软化,像得了软骨病,有些摇摆,渐渐的那腰部摆来摆去加速,然后有几个支撑点就脱离了整体飞了出去。最后,蘑菇云的头部渐渐松弛、稀薄化,被大风一块一块地撕去。
接到“向爆心开进”的命令后,我们开着“212”吉普车极速奔驰,超过了所有车辆,更是超过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制车。随着爆心越来越近,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烈焰腾腾的城市,红砖墙的楼房都朝一个方向倒塌,砖块散落得很匀称。铁路被扭成了麻花状,火车车厢飞出几十米正在燃烧。二十几吨重的坦克和载重卡车飞出去近百米,也在燃着熊熊大火。到处是受到核爆炸杀伤的狗狗,有一只黑狗,两眼流血,前腿已断,用后腿直立,他听到人声,就向前挪几步,然后摇动残废的前腿。我在狗车厢见过这只黑油油皮毛发亮的狗。我对它充满敬意。我惦记着“1号”。我到爆心一看,铁笼子纹丝未动。“1号”在里边静静地躺着,嘴唇与后腿对接成一个圆形,两眼自然微闭。它毛发蓬松自然,看上去很安详恬静。它牺牲了。(翠微路军休所)◎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