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万寿路军休所着力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

日期:2024年07月22日来源:万寿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伴随着三年移交工作的结束,依据部队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安置在万寿路军休所军休干部的现状,新形势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要求我们将服务重点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近三年来,移交安置在万寿路军休所的军休干部居住方式发生了变化,自由选择居住地已成为主要方式,经统计,万寿路军休所现有散居党支部 6个,散居军休干部近600人,散居率达到 61%。如何做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荣誉感,就成为我所乃至整个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就如何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针对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万寿路军休所的总体要求是:服务保障无缝链接,散居不散,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具体做到一个核心、两个依靠、三个主动。

 

一个核心

万寿路军休所针对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休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各级关于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全力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到服务保障无缝链接,散居不散,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确保散居军休干部退休生活平安、健康、快乐、精彩。在服务保障方式上,敢于打破常规,工作力量向散居支部倾斜,做到一对一盯支部,一对一盯特殊群体,达到服务保障全覆盖。在服务保障效率上,做到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不落一人,看望慰问送到点上,特殊群体服务到家,解决困难问题不留死角。

 

两个依靠

一是依靠军休干部党支部力量。依据上级关于党组织建设规范性文件精神,结合散居军休干部居住的地域特点,万寿路军休所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在原有基础上合理新增 3个散居支部,改选 3个散居支部,将有活力、想干事的军休干部纳入支部群体。军休所同时要求支部成员在政治思想上、行动上做到退休不褪色,在军休党委和所党总支的带领下,努力开展好工作,积极宣传好正能量,在散居群体中发挥好的引领作用。新成立的羊坊店支部书记王俊生同志,针对支部居住人员最散、郊区居住最多、京外居住占比大的实际困难,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军人的本色,工作中任劳任怨,既是书记又是小组长,对支部的 103名散居军休干部逐一细致了解,深入到散居群体中做好工作,为军休所分担解忧,成了军休所一名“编外工作人员”。支部只要有活动、有慰问、有入户,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羊坊店支部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军休所的前列。

二是依靠信息网络平台。军休所利用信息网络

手段建立起散居军休干部与军休所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散居支部和散居党小组微信群,工休人员一对一微信联系,便于工休人员及时沟通和军休干部相互交流;建立企业微信做到通知事项群转群发;指导散居军休干部个人手机安装腾讯会议,让散居军休干部能适时收听收看各类讲座和形势报告会。军休所还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公布工作计划、适时更新工作动态、及时传达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出“五指”办事的最大潜能,确保军休所及时了解散居军休干部的动态。

 

三个主动

一是主动作为。针对散居群体,军休所专门抽调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散居支部的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协调散居空军支部和警卫一师支部的原部队,分别为两个支部协调出一间空余房屋,作为军休所定期接待点以及平时军休干部活动场所;主动协调 5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时为散居军休干部办理优待证;主动联系散居军休干部居住的社区,达成共建共管协议,鼓励军休干部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做到社区有活动军休所有知晓、军休干部有参与。主动谋划为军休干部发放慰问品,协调供货商送到点上,特殊群体工作人员送到家中。主动谋划将军休所移动报刊书架延伸到散居点上,目前 6个散居支部 10个散居点都已配齐移动报刊书架;军休所还定期利用电动车送书送报,让每位军休干部能有报读,有文件阅。

二是主动靠近。事事做到耐心。耐心细致地了解散居军休干部的现实生活状况,周而复始地宣传上级政策,比如在优待证办理、退休证换发、伤残证换发、军干调资、药费报销等重点工作中,及时向散居军休干部汇报工作进度,消除散居军休干部的疑虑。处处做到细心。利用《军休所定人包户手册》,在联系制度上将与散居军休干部的联系时间由正常的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半月一次,特别针对独居、空巢、京外居住和移居国外等特殊群体,缩短为每周一次,真正细致地掌握散居军休干部现实思想反应。军休所还细心引导军休干部在返聘、从事兼职等社会活动中,以及因私出国(境)时,要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时时做到热心。军休所将“热心到家”作为服务保障宗旨,将“散居军休干部的搬运工”作为工作人员的职责,将“老首长、叔叔、阿姨”等作为军休干部的称谓,将“嘘寒问暖”作为与军休干部交流的桥梁,以此拉近与散居军休干部的距离,让散居军休干部体会到第二家的温暖。

三是主动关心。多想一点。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想一想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谋划到位没有;在全年工作中遇有慰问品发放、文件通知时想一想散居军休干部有落下的没有;在年底工作总结时想一想散居支部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备来年纠改。总之,只要在工作中多想一点就会减少工作的失误和遗漏。多问一句。对支部成员多问一句散居军休干部的生活状况;在组织活动结束时多问一句散居军休干部都到家没有。总之,多问一句,就能从通话中挖掘出军休干部的现实反应,潜心琢磨出军休干部的真实想法。多做一些。工作上向散居军休干部多倾斜一些,对散居军休干部住房分配情况建立台账,随时掌握其住所变动情况。多做一些与散居军休干部家人的联系工作,主动与其家人建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掌握散居军休干部的思想动态。在散居军休干部异地就医时,多讲讲医疗报销政策规定,减少军休干部报销中的补单据工作;第一时间为散居军休干部更改医院和异地就医备案,为散居军休干部及时就医提供便利。针对散居军休干部异地居住实际困难,在慰问品发放和收取医疗单据时,采取邮寄和快递方式,多发几次快递,多收几次邮件,解决军休干部旅途往返的麻烦。总之,在对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上多做一些,就会让散居军休干部多体会到军休所的一些关怀照顾。

(万寿路军休所)◎蒲运东


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万寿路军休所着力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

日期:2024年07月22日

来源:万寿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伴随着三年移交工作的结束,依据部队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安置在万寿路军休所军休干部的现状,新形势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要求我们将服务重点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近三年来,移交安置在万寿路军休所的军休干部居住方式发生了变化,自由选择居住地已成为主要方式,经统计,万寿路军休所现有散居党支部 6个,散居军休干部近600人,散居率达到 61%。如何做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荣誉感,就成为我所乃至整个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就如何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针对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万寿路军休所的总体要求是:服务保障无缝链接,散居不散,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具体做到一个核心、两个依靠、三个主动。

 

一个核心

万寿路军休所针对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休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各级关于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全力抓好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到服务保障无缝链接,散居不散,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确保散居军休干部退休生活平安、健康、快乐、精彩。在服务保障方式上,敢于打破常规,工作力量向散居支部倾斜,做到一对一盯支部,一对一盯特殊群体,达到服务保障全覆盖。在服务保障效率上,做到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不落一人,看望慰问送到点上,特殊群体服务到家,解决困难问题不留死角。

 

两个依靠

一是依靠军休干部党支部力量。依据上级关于党组织建设规范性文件精神,结合散居军休干部居住的地域特点,万寿路军休所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在原有基础上合理新增 3个散居支部,改选 3个散居支部,将有活力、想干事的军休干部纳入支部群体。军休所同时要求支部成员在政治思想上、行动上做到退休不褪色,在军休党委和所党总支的带领下,努力开展好工作,积极宣传好正能量,在散居群体中发挥好的引领作用。新成立的羊坊店支部书记王俊生同志,针对支部居住人员最散、郊区居住最多、京外居住占比大的实际困难,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军人的本色,工作中任劳任怨,既是书记又是小组长,对支部的 103名散居军休干部逐一细致了解,深入到散居群体中做好工作,为军休所分担解忧,成了军休所一名“编外工作人员”。支部只要有活动、有慰问、有入户,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羊坊店支部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军休所的前列。

二是依靠信息网络平台。军休所利用信息网络

手段建立起散居军休干部与军休所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散居支部和散居党小组微信群,工休人员一对一微信联系,便于工休人员及时沟通和军休干部相互交流;建立企业微信做到通知事项群转群发;指导散居军休干部个人手机安装腾讯会议,让散居军休干部能适时收听收看各类讲座和形势报告会。军休所还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公布工作计划、适时更新工作动态、及时传达通知文件精神,发挥出“五指”办事的最大潜能,确保军休所及时了解散居军休干部的动态。

 

三个主动

一是主动作为。针对散居群体,军休所专门抽调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散居支部的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协调散居空军支部和警卫一师支部的原部队,分别为两个支部协调出一间空余房屋,作为军休所定期接待点以及平时军休干部活动场所;主动协调 5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时为散居军休干部办理优待证;主动联系散居军休干部居住的社区,达成共建共管协议,鼓励军休干部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做到社区有活动军休所有知晓、军休干部有参与。主动谋划为军休干部发放慰问品,协调供货商送到点上,特殊群体工作人员送到家中。主动谋划将军休所移动报刊书架延伸到散居点上,目前 6个散居支部 10个散居点都已配齐移动报刊书架;军休所还定期利用电动车送书送报,让每位军休干部能有报读,有文件阅。

二是主动靠近。事事做到耐心。耐心细致地了解散居军休干部的现实生活状况,周而复始地宣传上级政策,比如在优待证办理、退休证换发、伤残证换发、军干调资、药费报销等重点工作中,及时向散居军休干部汇报工作进度,消除散居军休干部的疑虑。处处做到细心。利用《军休所定人包户手册》,在联系制度上将与散居军休干部的联系时间由正常的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半月一次,特别针对独居、空巢、京外居住和移居国外等特殊群体,缩短为每周一次,真正细致地掌握散居军休干部现实思想反应。军休所还细心引导军休干部在返聘、从事兼职等社会活动中,以及因私出国(境)时,要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时时做到热心。军休所将“热心到家”作为服务保障宗旨,将“散居军休干部的搬运工”作为工作人员的职责,将“老首长、叔叔、阿姨”等作为军休干部的称谓,将“嘘寒问暖”作为与军休干部交流的桥梁,以此拉近与散居军休干部的距离,让散居军休干部体会到第二家的温暖。

三是主动关心。多想一点。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想一想散居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谋划到位没有;在全年工作中遇有慰问品发放、文件通知时想一想散居军休干部有落下的没有;在年底工作总结时想一想散居支部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备来年纠改。总之,只要在工作中多想一点就会减少工作的失误和遗漏。多问一句。对支部成员多问一句散居军休干部的生活状况;在组织活动结束时多问一句散居军休干部都到家没有。总之,多问一句,就能从通话中挖掘出军休干部的现实反应,潜心琢磨出军休干部的真实想法。多做一些。工作上向散居军休干部多倾斜一些,对散居军休干部住房分配情况建立台账,随时掌握其住所变动情况。多做一些与散居军休干部家人的联系工作,主动与其家人建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掌握散居军休干部的思想动态。在散居军休干部异地就医时,多讲讲医疗报销政策规定,减少军休干部报销中的补单据工作;第一时间为散居军休干部更改医院和异地就医备案,为散居军休干部及时就医提供便利。针对散居军休干部异地居住实际困难,在慰问品发放和收取医疗单据时,采取邮寄和快递方式,多发几次快递,多收几次邮件,解决军休干部旅途往返的麻烦。总之,在对散居军休干部的服务保障上多做一些,就会让散居军休干部多体会到军休所的一些关怀照顾。

(万寿路军休所)◎蒲运东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