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君子之交淡如水” ——“北京军休榜样”郭伴虎印象记

日期:2024年04月23日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不久前,听说郭伴虎被评为 2023年第八届“北京军休榜样”,我第一时间向他表达了真诚的祝贺。1997年 5月退休以来,他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和军休文化事业,长期担任老干部大学办公室主任兼书法教员、大院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东翠路军休所第三党支部书记,被大家誉为多才多艺的“大名人”、闲不住的“大忙人”、热心公益的“大好人”。如今又获“北京军休榜样”殊荣,可谓是“功成名就”,可喜可贺。

说起郭伴虎这个名字,最早我还是从《解放军报》上知道的。那是 1977年八九月份的事。当时,我在位于河北宣化的炮兵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当干事,很关注有关炮兵系统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天,《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了军委炮兵党委常委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的报道,全文约有 800字,署名作者郭伴虎,我知道,这类稿子要上军报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出于敬慕,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心里也产生了一个强烈愿望,我也要像他一样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文章。

1979年 5月,我被调入军委炮兵政治部研究室工作。直到三年后,我才有幸与郭伴虎同志一起在总参炮兵部政治部宣传处宣传报道组工作。他任党小组长,比我年长 7岁。接触中,知道他是河南灵宝人,从炮兵第 2师宣传科调入军委炮兵工作。同为河南老乡,又都在同一个师工作过,感情上自然也近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郭伴虎是一个无论政治素质,还是文化修养或是工作能力都很高的人。他待人诚恳,说话简练,政治敏感,善于捕捉新闻线索。文章语言朴实,很接地气。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 2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嘉奖。在平凡的机关工作岗位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

因为都是搞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在这方面彼此交流的更多些。他介绍了在当班长时写了一篇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文章,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并被加了编者按,言谈之中流露着满满的荣誉感。我也向他讲述了我在新华社学习新闻报道的故事。彼此心照不宣,相互鼓励。然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便离开了宣传处,到部队任职了。两年后,我也离开了宣传处,去给非现任领导做了秘书。往后各自都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我把向报刊投稿的事搁置了,直到被授予大校军衔后的 1998年 6月 11日,《解放军报》才登了我的散文《难忘家乡大青石》,并接到该报编辑同志的鼓励信,总算完成了当年的夙愿。

再后来,郭伴虎和我先后退休,进了东翠路军休所。受所领导和工作人员抬爱,推荐我担任了军休所新闻报道组组长。后因个人原因,无法履任。我便向所里推荐郭伴虎接任。据说,他也因自己老干部大学教学任务繁重等情况未承担。尽管如此,我们都是所里新闻报道组的热心人。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互相鼓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写些新闻稿件,也吟诗填词写书法等。常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俩总是在相互关心着、鼓励着。我们先后都在《军休之友》《同心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词等。在平淡之中,都在为文化养老和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东翠路军休所)◎马宏亮


“君子之交淡如水” ——“北京军休榜样”郭伴虎印象记

日期:2024年04月23日

来源:东翠路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不久前,听说郭伴虎被评为 2023年第八届“北京军休榜样”,我第一时间向他表达了真诚的祝贺。1997年 5月退休以来,他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和军休文化事业,长期担任老干部大学办公室主任兼书法教员、大院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东翠路军休所第三党支部书记,被大家誉为多才多艺的“大名人”、闲不住的“大忙人”、热心公益的“大好人”。如今又获“北京军休榜样”殊荣,可谓是“功成名就”,可喜可贺。

说起郭伴虎这个名字,最早我还是从《解放军报》上知道的。那是 1977年八九月份的事。当时,我在位于河北宣化的炮兵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当干事,很关注有关炮兵系统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天,《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了军委炮兵党委常委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的报道,全文约有 800字,署名作者郭伴虎,我知道,这类稿子要上军报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出于敬慕,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心里也产生了一个强烈愿望,我也要像他一样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文章。

1979年 5月,我被调入军委炮兵政治部研究室工作。直到三年后,我才有幸与郭伴虎同志一起在总参炮兵部政治部宣传处宣传报道组工作。他任党小组长,比我年长 7岁。接触中,知道他是河南灵宝人,从炮兵第 2师宣传科调入军委炮兵工作。同为河南老乡,又都在同一个师工作过,感情上自然也近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郭伴虎是一个无论政治素质,还是文化修养或是工作能力都很高的人。他待人诚恳,说话简练,政治敏感,善于捕捉新闻线索。文章语言朴实,很接地气。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 2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嘉奖。在平凡的机关工作岗位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

因为都是搞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在这方面彼此交流的更多些。他介绍了在当班长时写了一篇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文章,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并被加了编者按,言谈之中流露着满满的荣誉感。我也向他讲述了我在新华社学习新闻报道的故事。彼此心照不宣,相互鼓励。然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便离开了宣传处,到部队任职了。两年后,我也离开了宣传处,去给非现任领导做了秘书。往后各自都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我把向报刊投稿的事搁置了,直到被授予大校军衔后的 1998年 6月 11日,《解放军报》才登了我的散文《难忘家乡大青石》,并接到该报编辑同志的鼓励信,总算完成了当年的夙愿。

再后来,郭伴虎和我先后退休,进了东翠路军休所。受所领导和工作人员抬爱,推荐我担任了军休所新闻报道组组长。后因个人原因,无法履任。我便向所里推荐郭伴虎接任。据说,他也因自己老干部大学教学任务繁重等情况未承担。尽管如此,我们都是所里新闻报道组的热心人。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互相鼓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写些新闻稿件,也吟诗填词写书法等。常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俩总是在相互关心着、鼓励着。我们先后都在《军休之友》《同心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词等。在平淡之中,都在为文化养老和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东翠路军休所)◎马宏亮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