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经过半年的采访写作,我终于完成了《永远的红军大院》一文(见本刊2023年第6期),并先后在今日头条及百度等多家媒体上发布,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料。很多读者给我留言,表达他们对红军老前辈的敬仰和爱戴。有一位江西的80后读者,是老红军姜启达在江西老家女儿的外孙,他通过此文找到了在石家庄的亲人,令我深感欣慰。
今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之际,我又挖掘出老红军刘木舟生前的故事,以缅怀这位身经百战淡泊名利的百岁老人以及所有的红军老前辈。
一
刘木舟,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梭墩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原名刘贤才,因家境贫寒,十几岁就给地主扛长工。再大一些,被生活所迫,他拜了一个剃头师傅学手艺,成了一个每天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小学老师何幼泉。
何幼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农民运动的地下工作者。他给刘木舟讲了很多革命道理,并介绍他参加了地下党组织活动。从此,刘木舟开始了革命生涯。他经常以剃头匠的身份,为党组织传递情报。1927年10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平江农民暴动。
暴动前一天晚上,刘木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抱定必死信念,回到家与爹娘告别。他对老母亲说:“娘,我要出去一段日子,等打倒了土豪劣绅我就回来陪你老人家。”由于敌我实力悬殊等原因,两次平江暴动均以失败告终。
1928年7月22日,中共湖南省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与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1团团长、共产党员彭德怀等,联手发动平江起义,一举捣毁了平江县城的反动军政机关,解救了500多名关押在监狱的工农群众。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红五军,转战湘鄂赣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0年5月,刘木舟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2纵队(后改编为红3军团),随部开赴井冈山。
二
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刘木舟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长征中的所有战役战斗。湘江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打遵义城、激战腊子口等等,他抱着必死信念与国民党军拼杀,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亲眼所见,同他一起离开家乡参加红军的老乡,有不少人在湘江战役中,牺牲在对方的炮火之中。他说,一仗打完,能活着就是赚到了。
1935年3月,刘木舟随中央红军攻打了遵义城,到达贵州北部的赤水河畔茅台镇,在这里做短暂休整。他和战友们在镇上贴标语,宣传红军,还在街上商铺打了一壶茅台酒,买了一块手巾大小的白羊肚羊皮。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无意之举,居然支撑他走过了艰难的长征路。
位于四川省雅安北部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之间的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地势陡险,终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当地人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更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红军不是神仙。他们是肉身凡胎,靠着信念和顽强意志,以生命为代价,爬过了雪山。许多战友长眠于此。多亏刘木舟买的那壶茅台酒,实在冷了喝一口保暖,渴了喝一口润嗓子。那块羊皮休息时他就搭在胸前御寒,实在饿的受不了就撕一块嚼嚼吃了。
在过草地的时候,羊皮和炒面吃完了,他就四处挖野菜充饥。结果挖到了有毒的野菜,浑身浮肿,连续几天腹泻不止,身上的热量消耗殆尽,虚弱得走路都需要战友扶着,拄着棍子摇摇晃晃地走。
后来他们走到一个蒙古包,一个牧民兄弟看到他的病状,凭经验知道他是毒野菜中毒了,就从地里拔了几棵野蒜给他。他们语言不通,不能对话,但从眼神他们懂得彼此。他吃了几棵野蒜后,身上的病状居然神奇地消失了,腹泻停止了,全身浮肿也消退了。
凭着这种信念,刘木舟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进,爬过18座雪山,趟过24条大河,两次过草地,终于走完了25000里长征。
三
1935年的1月,刘木舟跟部队来到一个村子里宿营。刘木舟他们在一个逃亡地主的家里安置下来。晚上他发现住的房子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唯独一面山墙有些异样,凹凸不平,与这所房子不协调。他用手敲敲,感觉里面是空的,就用木棍将墙壁撬开一个洞,里面竟哗啦啦地掉出很多银元。他高兴极了,立即向部队首长报告,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墙壁挖开,成堆的银元流了出来。具体有多少银元他也不知道,只知道部队出发的时候,用十几匹驴子才驮完。部队用这些钱给大家添置了过冬的衣裳,采买了一些药品,经济状况一度得到改善。领导和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刘财神”。
长征途中,部队任命他为收容队队长,带着十几个人,沿途收容救助因受伤、生病而掉队的红军战友,或是其他部队在战斗中失散的战友。
他们一路上或搀或背,替受伤的战友扛枪,病情重的就用担架抬着,最多时一天能收容七八十人,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三四条枪。也有发现时就牺牲了的,他们只好就地掩埋。最让刘木舟心痛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湖南籍红军小战士,得了疟疾,浑身虚弱地躺在路边。刘木舟心疼不已,身上挎了7条枪,背着他走了100多里地,想赶到大部队驻地救治。可惜他还是没有跑赢死神的脚步,小战士最终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10月,刘木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触摸红军长征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使我感慨万千。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真可谓是:“死神就如影随形,生死就在一瞬间。”他们正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四
1937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刘木舟所在的红三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之后他被分配到驻扎在河北阜平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给司令员当管理员。聂荣臻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体力消耗很大,刘木舟就想着给司令员开个小灶补充点营养,每次都被他拒绝。
同时,刘木舟还负责照顾在晋察冀边区医院工作的白求恩大夫的生活。尽管边区经济困难,但边区政府还是把他的伙食标准定为每天2个大洋。白求恩不愧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总是把他的饭与受伤战士一起分享,用节省下来的津贴,给战士们买生活用品。
一次,白求恩突然拉住刘木舟,指指刘木舟的脚,又抬起自己的脚,指着张着大嘴的鞋不停比划。刘木舟明白了,白求恩是想要一双跟自己一样的草鞋。
一到宿营地,刘木舟就找来草绳为白求恩打草鞋。草鞋打好了,白求恩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会,马上把张了嘴的皮鞋换了下来,穿上草鞋像孩子似的转了一圈,向刘木舟竖起了大拇指。至今,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一双草鞋,就是当年刘木舟给白求恩打的其中一双。
1955年,刘木舟与同是老八路的妻子陈英顾全大局,主动服从组织安排,离职到华北军区军官休养所休养。2001年12月13日,刚过百岁生日的刘木舟因病去世,走完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
(翠微路军休所)◎冉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