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翠路军休所在军休所小课堂举办了“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品鉴研讨军休干部李志远的杂文集《秋思绵绵》,郭洪林的散文集《拾年一见》。活动由东翠路军休所孔昭丽所长主持,近 20名军休干部及文学爱好者参加。
举办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活动的主题思想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军休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老有所为和文化养老工作。多年来,东翠路军休所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不仅对文体活动室和荣誉室进行了维修,而且对军休干部撰写主编的各类书籍作品进行重新征集。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东翠路军休所陆续收集了近 30名军休干部的50多本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作者、编者人生经验和艺术成果的展现,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的是全国畅销书,多次再版;有些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反响很好。
新书品鉴会上,作者李志远、郭洪林分别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大家踊跃发言,谈体会,说感想,气氛活跃热烈。闫兆麟、崔建东、李月明、朱振华、何铁矛、严国强、周四明、陈力作了发言,孟宪福、张伟、史海潮对杂文集《秋思绵绵》和散文集《拾年一见》作了深度解读评析。品鉴会结束前,陈力、赵志芳、李军美分别朗诵了郭洪林、李志远新书中的诗歌。
大家认为,李志远、郭洪林都非常勤奋,笔耕不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一位将手中笔作为投枪匕首,揭露批判社会上存在的假丑恶;一位将文思尽情挥洒,歌颂现代军人的浪漫与奉献。他们用心思考记录生活点滴,把过往的时光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本着“出好书,传播优秀文化;做精品,弘扬时代精神”的宗旨,深度挖掘整理,以书籍的形式“存储”锐意进取的军旅生活和时代记忆。书中有生活的真情实感,有血肉温度赋予军人的神圣使命,细细品来,真的是一曲曲有灵魂脉动的乐章。
李志远是一位业余杂文作家,堪称杂文专家。几十年来,先后出版了 9本杂文集,他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但一直勤于笔耕,创作成果不断推出,非常令人敬佩。大家感到,读了李志远同志的《秋思绵绵》,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知识丰富。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天文、地理、历史等各个领域,以及古往今来发生的事等。文章虽短小,但小文章讲出大道理,信息量庞大,各种知识非常丰富,像知识的宝库“百科全书”。二是文风朴实。文章中写的事都是人们身边的事,经常议论的话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争论的事;讲求客观真实,追求真理所在,很接地气,读者喜欢看。三是弘扬正气。文章积极向上,很有思想性,坚守正气高地,传承正能量,弘扬正能量,培育正能量。《秋思绵绵》,不是人云亦云地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官方话,而是把生命的火花和灵魂进行交融,用文学的力量针砭时弊和弘扬正气。四是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笔时而诙谐幽默,时而锋利隽永,时而尖刻犀利,具有战斗性。与会者感到,读了李志远的杂文,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看待、辨析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能力方面,深受启发和教育。
郭洪林也是一位业余作家,频结硕果,成绩斐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军旅诗人。他在《中国作家》《诗刊》《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发表的诗歌、散文都充满着正能量。他早期的诗集《水韵无痕》和作品集《阳光三叠》,在文学界有着良好的反响。今年出版的一部 41万字散文新作《拾年一见》,体现出了郭洪林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浓重的军旅情怀。
一是创作思路有新意。这部文学作品,以散文、随笔和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记述了自己最近十年的工作、学习等现实生活,并经过挖掘、提炼和升华,更好更高地展示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其语言姿态优雅,风景亮丽,可见铁马冰河塞北情,又见杏花春雨江南风,有风雪飘飞之浪漫、芙蓉醉酒之娇羞,既有展卷阅读时常落泪的情感释放,又有掩卷遐思沉入缥缈境况的美妙。二是真实真心真情。同情是现实文学作家的精神,真实是现实文学作家的生命,同情和真实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从作者创作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能感受到他确实是认真负责的用真心真情在描写表现真实生活,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家的本心。读《拾年一见》使你感悟母爱的宏阔、友爱的纯净、情爱的真挚、战友之爱的深沉、山水之爱的辽远……其中,作者在西北大沙漠腹地东风航天城检查工作后
写的《仰望》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受:“离社会人群最远,离淳朴真实的人心最近;离繁华都市最远,离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最近;离安逸享乐最远,离中华崛起的梦想最近。”这种既富有哲理又包含真情的感受,在大家思想上引起了共鸣。三是文笔雅致情节细腻。作者很注重整体布篇和情节构思,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精雕细刻,主题思想突出;遣字用词十分讲究,语言典雅,文笔流畅,修辞得体;字里行间包含着真情实感,亲切朴实自然,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作品中的小故事、小场景、小细节紧扣军旅人生奋斗拼搏的大主题,让平凡的人和事散发出不平凡的光焰。有些文字细节处理非常细腻,情节合理紧凑,引人入胜。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主题、增强主题的表现力,更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目睹其物”“身临其境”,充分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受到了读者的普遍赞赏。
《拾年一见》内容丰沛、形式自然,清新温婉、平实畅达,文笔细腻、饱蘸深情。在阅读时,寻着他的笔迹,来到某章、某篇、某段甚至某句、某字,去体验作者内心的深情告白。在他笔下,亲情、友情、爱情、恋情、战友情,似乎被贴上让人难以割舍的“标签”,叙写得怦然心动,留给读者的是慢慢品味、细细挖掘,意犹未尽。
大家在座谈讨论中一致认为,军休干部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老有所为,著书立说,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
这次新书品鉴会,大家在新的思绪与感慨中重逢,在笔墨与纸砚的缝隙间,探寻生活的精彩,回味军旅经历,留住战友情谊,体验人生精华。品鉴会或许又是退休生活的一种新的样貌,以文化为伴、以诗书为伴,人生更加从容、身心更加健康。大家感到,新书品鉴会开得别开生面,很有新意,是一次老有所为的聚会、军休文化的盛宴。
(东翠路军休所)◎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