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淀军休信息网

沿红军长征路采访记

日期:2023年08月29日来源:远大军休所

字体:分享到:

作为一名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写出反映部队火热战斗生活、颂扬官兵无私奉献精神的感人报道,必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深入部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战士当中采访。不仅用自己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的素材写出报道,而且有时还要把自己写进去,即所谓“沉浸式”采访。这一点对于军事记者来说,特别重要。

1996年5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受人民武警报编辑部的派遣,来到贵州沿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采访。为更好地了解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武警官兵如何继承光荣传统、当好红军传人的事迹。我在到达贵阳后的第二天,便离开贵州总队,首先来到乌江上的乌江渡水电站,住在警卫电站的八中队采访。我走遍乌江两岸、大坝上下的每一个哨位,和中队官兵共同生活了两天,一起参加他们的早操、学习和娱乐活动,又走访驻地群众和目标单位的领导,采访核实当年红军在这里的战斗经过和现在部队官兵为群众所做的一切。其中,还有跳入乌江勇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的六班战士杨朝恒的事迹,很快写出了拥政爱民又谱新篇的通讯:《天险乌江鱼水歌》。

后到达历史名城遵义后,支队有意安排我住在条件好的招待所,这与我走长征路、体验沿线武警官兵生活的采访初衷大相径庭。于是我改变计划,提出先在遵义地区支队一个中队当兵锻炼一天,地点就选在了红军山下的六中队。

那天一大早,我便脱下校官服,戴上上等兵警衔;脱掉皮鞋,换上解放鞋,走进了战斗班,并分配到一个下铺。那天上午的活动是新战士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上传统教育课,我正好赶上参加,不过还多了一个采访记录的任务。在战士的行列中听讲解、参观,和当记者的采访、观察,的确有不同的视角。中午吃完中队的大锅菜,睡在久违了的木板床上,我感觉十分香甜,睡得也很踏实。

下午的课目是体能训练。我站在队列里心里还真有点打鼓。一开始是擒敌拳,报数后成拳术队形散开,我不知是算错了还是紧张,结果还少走了一步。好在大家也不计较。我原来是学过擒敌拳的,但上场一看有些傻眼,动作已经改了不少。我只好照葫芦画瓢地跟着前边的战士比划下来,动作有时不得不慢半拍。

训练间隙,一排与二排进行拔河比赛。排长点名让我领队把头,与对方对擂。正在大家玩得热火朝天之时,突然警铃大作,我和班里的战友丢下绳子直奔军械库……扎好子弹袋背上冲锋枪,大家又重新集合在训练场上。中队长几句案情通报和指导员进行动员后,我们登车直奔红军山,展开捕歼探索战斗。这场演练结束后,我真感到了自己与战士们的差距,体力也有些不支,但仍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夜晚,到了我上哨的时间,中队干部几次找借口不让我上,都被我挡了回去,中途来换我的哨,也被我谢绝了。后来又到娄山关下的凉风垭隧道守卫中队、赤水县中队、茅台镇上的一个执勤中队、海拔2800多米的梅花山隧道守卫中队等基层中队住了十几天,采访到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和感人的故事,逐渐进入了角色。

我一路走,一路写,写出了《红军山下当兵一日》《夜宿凉风垭》《遵义古城故事新》《娄山险隘守关人》《赤水河畔新传奇》《乌蒙山的回声》等一系列通讯,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

(远大军休所◎别庆林


沿红军长征路采访记

日期:2023年08月29日

来源:远大军休所

字体:

分享到:

作为一名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写出反映部队火热战斗生活、颂扬官兵无私奉献精神的感人报道,必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深入部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战士当中采访。不仅用自己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的素材写出报道,而且有时还要把自己写进去,即所谓“沉浸式”采访。这一点对于军事记者来说,特别重要。

1996年5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受人民武警报编辑部的派遣,来到贵州沿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采访。为更好地了解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武警官兵如何继承光荣传统、当好红军传人的事迹。我在到达贵阳后的第二天,便离开贵州总队,首先来到乌江上的乌江渡水电站,住在警卫电站的八中队采访。我走遍乌江两岸、大坝上下的每一个哨位,和中队官兵共同生活了两天,一起参加他们的早操、学习和娱乐活动,又走访驻地群众和目标单位的领导,采访核实当年红军在这里的战斗经过和现在部队官兵为群众所做的一切。其中,还有跳入乌江勇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的六班战士杨朝恒的事迹,很快写出了拥政爱民又谱新篇的通讯:《天险乌江鱼水歌》。

后到达历史名城遵义后,支队有意安排我住在条件好的招待所,这与我走长征路、体验沿线武警官兵生活的采访初衷大相径庭。于是我改变计划,提出先在遵义地区支队一个中队当兵锻炼一天,地点就选在了红军山下的六中队。

那天一大早,我便脱下校官服,戴上上等兵警衔;脱掉皮鞋,换上解放鞋,走进了战斗班,并分配到一个下铺。那天上午的活动是新战士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上传统教育课,我正好赶上参加,不过还多了一个采访记录的任务。在战士的行列中听讲解、参观,和当记者的采访、观察,的确有不同的视角。中午吃完中队的大锅菜,睡在久违了的木板床上,我感觉十分香甜,睡得也很踏实。

下午的课目是体能训练。我站在队列里心里还真有点打鼓。一开始是擒敌拳,报数后成拳术队形散开,我不知是算错了还是紧张,结果还少走了一步。好在大家也不计较。我原来是学过擒敌拳的,但上场一看有些傻眼,动作已经改了不少。我只好照葫芦画瓢地跟着前边的战士比划下来,动作有时不得不慢半拍。

训练间隙,一排与二排进行拔河比赛。排长点名让我领队把头,与对方对擂。正在大家玩得热火朝天之时,突然警铃大作,我和班里的战友丢下绳子直奔军械库……扎好子弹袋背上冲锋枪,大家又重新集合在训练场上。中队长几句案情通报和指导员进行动员后,我们登车直奔红军山,展开捕歼探索战斗。这场演练结束后,我真感到了自己与战士们的差距,体力也有些不支,但仍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夜晚,到了我上哨的时间,中队干部几次找借口不让我上,都被我挡了回去,中途来换我的哨,也被我谢绝了。后来又到娄山关下的凉风垭隧道守卫中队、赤水县中队、茅台镇上的一个执勤中队、海拔2800多米的梅花山隧道守卫中队等基层中队住了十几天,采访到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和感人的故事,逐渐进入了角色。

我一路走,一路写,写出了《红军山下当兵一日》《夜宿凉风垭》《遵义古城故事新》《娄山险隘守关人》《赤水河畔新传奇》《乌蒙山的回声》等一系列通讯,圆满完成了采访报道任务。

(远大军休所◎别庆林


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15号院

海淀军休

军休课堂

新竹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务中心京ICP备2022026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