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8年12月入伍后,成了一名基层报道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我一步步从新闻干事成长为人民武警报记者编辑,再到编辑室主任、报社主编。回顾40多年的军旅生涯,我最难忘的还是在军事新闻采访中受到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的感染,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前进力量。
1992年8月底,云南总队2000名官兵奉命开赴文山州砚山县平远街,展开一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缉毒战斗,经过81天的缉毒缉枪行动,共收缴海洛因896公斤,鸦片85公斤,各种枪支964支,子弹4万发,手榴弹、地雷278枚,抓捕犯罪分子210名。我作为获准进入战区采访的两名军事记者之一,冒着随时可能飞来的冷枪冷弹袭击,白天和战士们一道走上街头巡逻了解情况,晚上脱下防弹背心,登上制高点上的哨位观察周围动静。为了采访战斗现场情况,我不顾危险来到副中队长庞如宝中弹牺牲的大毒枭马慈林的院子和马明家中。激战过后的那两座楼房已被打成了马蜂窝,遍地都是爆炸痕迹和尚未清理的爆炸物。当我走上马明家的二楼时,一枚在交战中射入墙体的未爆火箭弹,正露着尾翼,在寒风中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咝咝声……正因为深入战斗现场,采访一大批参战官兵和一线指挥员,我很快写出了被授予“捕歼英雄”荣誉称号的庞如宝烈士的通讯《热血忠魂》和全景式战斗通讯《千军挥戈惩腐恶》,分别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武警报》荣获一等奖。
1994年6月,第三号强热带风暴在雷州半岛登陆,百年不遇的狂风暴雨袭击南粤大地,西江、北江遭受特大洪水,广东省55个县区、1183万人口受灾,造成210人死亡,61人失踪,4054人受伤,24万人无家可归,162座桥梁被毁。我当时正在广东总队新闻培训班讲课,二话没说,拉上总队新闻干事就冒雨穿过残桥断路,直奔灾区。我和佛山市支队抢险突击队一起,踩着用编织袋加高的大堤赶往南海市金沙镇北江。我边在险象环生的大堤上采访,边和战士们一起扛沙袋。我看到战士们太累了,只能轮流和衣躺在泥地里休息,很受感动。第二天一早,我从指挥车上睡醒后,在大堤上坐在箩筐上刚吃了几口面包,转身去找突击队员了解情况时,只见刚才坐过的地方,瞬间塌下去一个直径两三米的空洞,大堤坍塌在即!在场的支队领导和市政府领导立即下令突击抢险。经过3个多小时的打桩加固,投入数千包沙袋,即将坍塌的大堤保住了!我在大堤上和官兵们共同战斗了三天三夜,现场发回了5篇新闻特写。
1996年5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来到贵州沿当年红军长征路采访。在到达历史名城遵义后,我向支队领导提出先在遵义地区支队六中队当兵锻炼。那天一大早,我便脱下校官服,戴上列兵警衔,住进了战斗班。那天上午的活动是组织新战士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上传统教育课,我正好赶上接受党史教育。后来又到娄山关下的凉风垭隧道守护中队、赤水县中队、茅台镇执勤中队、梅花山隧道守护中队住了十几天,采访到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和感人故事,逐渐进入了角色。
1999年底,我来到十万大山深处的天生桥,采访素有“水电铁军”之称的武警水电一总队。这个总队万名官兵从引滦入津工程源头的潘家口水库,转战到红水河上游的天生桥峡谷,奋战了18个春秋,为国家建成了两座大型水电站,先后有76名官兵英勇献身,其中有30名官兵是在修建天生桥二级电站导流明渠的一次山体大滑坡中牺牲的。当时第三条隧洞正在处理塌方,还十分危险。我执意要到洞中走一趟,到现场看一看。便戴上安全帽、穿上长筒雨靴,踩着碎石和泥水走进洞中,在一处深不可测的暗河处理现场,打开手电筒,上照不到头顶上的溶洞顶,下照不见哗哗作响的暗河底,只有周围裸露着狰狞面孔的危石,不知何时向你飞来。我不禁生发出这样的感叹:每一个活着走出隧洞的人,都是英雄!
采访时,我特意把在隧洞中及在天生桥工地牺牲的每一位官兵的名字记录下来,把他们牺牲的经过记录下来,把烈士留下的誓言抄录下来。回到报社,我在采访中积累起来的感情如潮水般奔涌起来,一气呵成,写出《雄师鏖战南盘江》《穿越地质博物馆》《筑起中国金字塔》和《垒起亚洲第一坝》的系列长篇通讯,将在施工中牺牲的每一位官兵和在山体滑坡中献身的30名官兵姓名全部列出,并动情地写道:“那建成的大坝和水库,就是授予他们铭刻在天地间的硕大勋章……唐喜成烈士用生命实现了他的誓言:黄金是宝贵的,但比黄金更宝贵的是青春,我愿把青春化作电能奉献给人民!通讯发表后在读者特别是水电部队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这次采访经历,在我军事记者生涯中,是一次心灵净化和灵魂洗礼。
军人职业和记者职业的双重身份,要求军事记者具有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战争年代,无数军事记者倒在了战场上。和平时期,记者也面临着生死考验。1999年5月7日,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以身殉职,用行动诠释了记者的献身精神。2000年,国务院批准11月8日为首个记者节,这个节日是无数在新闻采访中流血牺牲的记者们用生命换来的。它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尊重与褒奖,更激励我们军事记者为党和军队的新闻事业奉献青春,献身使命。
(远大军休所)◎别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