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兰是西三旗军休所负责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她个子颀长,肤色白晰,鸭蛋型的脸庞上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直直的鼻梁,颜值是相当的可以。关键是她待人和气、热情,对宣传报道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每每和她打交道都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我是个学理工的,在职时主要教授计算机课程,业余爱好是唱戏和写作。退休之后,便开始写些文章。从 2008年移交到西三旗军休所之后,我将写的文章提交给王盛兰,经过她指点修改后再发往《军休之友》《同心刊》等报刊杂志。
为切实加强军休所的通联报道工作,军休所除了召集一些比较爱写作的军休干部开会外,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一方面交流写作经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另一方面在微信群里发一些相关的通知。比如:征稿、领取杂志、领取稿费、获奖信息等,从而为大家写作创造了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
对于我们投出的每一篇稿子,王盛兰都要认真精心地修改和编辑,使得稿子符合投稿的要求。有一次,我去军休所办事,见到她的桌子上放着厚厚的一沓方格纸的稿子,这些稿子都是老同志手写的,她在录入这些稿件时,并非一录了之,而是边录边改,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同时也牵扯了她很大一部分精力,不仅确保了稿件的质量,也相应提高了稿件的采用率。
有一次我和王盛兰聊起来,我说我业余写作也是为了做点事情,防止老年痴呆。她马上鼓励我说:“你这样很对,这就是写作养生。”是的,“写作养生”这个词我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仔细一琢磨,此话说得很有道理。写文章不仅可以陶冶情趣,活跃思维,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军休干部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防止出现退休生活“边缘化”倾向。一次简单的对话,不仅把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进一步扩展了我的养生概念。
的确,写作的过程需要思考,文章的结构需要编排,遣词造句也需要字斟句酌,这个过程也很享受。另外,写了文章发到朋友圈,朋友们纷纷点赞,又使得我自己非常的高兴。朋友们称赞我的文章,语言平直朴实,用词得当,似散文,似游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说我总能把普通的生活过出诗和远方的浪漫感觉。我也觉得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里营造一个美丽的桃花源。不管风吹雨打,外面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好也罢,赖也罢,我自己心里始终有一个不受干扰的美丽的桃花源。这确实有助于我自己身体的恢复,疾病的康复。这就是写作养生的道理。
除了宣传工作,每次军休所组织的旅游,或者是春季、秋季的长走,亦或是军休干部的体检,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王盛兰美丽的身影。她总是那样热情积极地为军休干部服务。春节的时候,她带领我们写作群的同志们对对联,气氛很热烈,不由得称赞王盛兰是“盛开的兰花之王”,这句话巧妙地将她的名字融入其中,真是妙语啊!这足以说明了大家对她的喜爱与赞美。她确实是军休干部欢迎和喜爱的军休工作者,当我们表扬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为老同志服务是我的工作也是责任。”
(西三旗军休所)◎顾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