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1955年到部队,在部队历经 46个春秋。2000年退休,2005年移交安置。退休前是总参《现代兵种》杂志社副编审、摄影编辑。今年 84岁。
我出生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长春。1948年 8月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困守在长春,搜刮控制了粮食,老百姓没有食物,饿尸遍地,我家因饥饿失去了两位亲人。后全家动身逃奔解放区吉林。是共产党和解放军在危难困苦之际解救了我们全家。1955年,我应征入伍,参加了解放军。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我受到培养,学政治、学文化,入了党,还掌握了摄影技能。在上世纪 50年代,我曾为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代革命领袖在视察工程兵军事演练时,拍摄过珍贵的影像。
退休后我想,我是从饥饿线上活下来的孩子,是党哺育了我,部队培养了我,没有党和部队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个军人,军人的本色就是奉献,在职时努力工作,退休了不能闲下来,依然要以党员的尺度要求自己,退休不褪色,离职不松懈,应把党培养我的技能,无私奉献给公益事业。为此,我在退休后的 20多年里,先后做了三件事:
一是组建了工程兵机关大院太极拳辅导站,带领群众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退休前夕,觉得太极拳这个运动轻柔沉稳,刚柔相济,很适合中老年人健身,便和两位志趣相投的退休战友商议,成立一个太极拳辅导站,他俩推举我当了站长。1992年,我和几位骨干骑车自费到中关村去学习,回来后便开始长年坚持义务教大家学习太极拳。如今已度过 31个春秋,累计参加学习锻炼人数 3000余人次。同时,还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市、区和街道组织的太极拳表演和比赛活动。2005年,大院辅导站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优秀辅导站”称号。
二是运用自身特长,热心参与公益摄影活动。退休后,工程兵机关老干部大学负责同志,邀我组建摄影班并担任教学事务,我制定了教学计划,用自己拍摄的图片和搜集的素材,制作课题,编辑成教学幻灯片,在课堂上把摄影知识传授给大家。原单位每年都要搞摄影展出画册。从征稿、收稿、选稿、照片调整、编辑、排版、送稿制作、校对,我都认真完成。2005年,我移交到军休所后,加入北京军休摄影研究会,任常务理事,后任副会长,也是海淀区军休摄影研究会常务理事。除积极参与了市区研究会组织的培训讲课和影展、画册评审活动外,我还关注和支持军休所举办的摄影展和各项活动,主动热心地去筹办和拍摄,并及时为所里提供工作和宣传橱窗所需照片。
三是坚持摄影实践,不断提升公益活动能力。我因膝关节、腰椎受损,不便远行,但我坚持在公园、营院、广场和大街上,去抓拍生活纪实和人文景观。为把摄影实践持之以恒,我坚持每天向摄影群和朋友圈发一幅富有意境的作品。疫情严重期间,不宜外出拍摄,我便趴在自家八层的南阳台和北窗台上,拍摄居民抗疫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整理出两百余幅作品,编辑出三个美篇,发表在老干部微信群中,展示了疫情之下人们安心生活和平和镇定的心态。2015年我选择 200余幅古稀之后拍摄的作品,编辑出版了一本摄影画册,大家给予了许多鼓励。退休后也参与过一些摄影比赛,有 100余幅作品获了奖,有些获了特等奖、金奖和一二等奖。
(采石路服务管理中心)◎崔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