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黎黎.报道:在“学习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北京电视台《晚晴》栏目专程采访了五棵松军休所阳光服务队,用镜头记录了志愿者们帮扶的温暖瞬间。
于燕曾经就是“阳光服务队”的成员,并且担任军休所第四党支部的小组长,今年她已经 86岁了。于老由于前些年不慎摔伤了腿部,致使行动不变,如今她才不得已从服务队里退了下来。她告诉记者,小区里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退休人员。老龄人口多、空巢老人多,是明日家园小区面临的主要难题,自己现在也需要服务队志愿者的帮助。在采访中,她专门提到了现任第四党支部委员的张洪潮。她说,在张洪潮看来奉献爱心、践行雷锋精神,并不需要干出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恰恰在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点滴小事更见真情,日常之间的细心照料才更能让被服务的老同志们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从服务他人到被他人服务,于燕与张洪潮身上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助人美德,而这也正是激励张洪潮多年来一直赓续前进的源泉动力。
还有另一位常年被服务队帮扶的老同志叫于恒。于老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主任,年轻时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留下了病根,现如今他已经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起居都需要保姆来照顾。于老的儿子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随时陪在老人身边,平时只要身体有任何状况,他都会第一时间联系阳光服务队的副队长周国良。周国良每周只要一有空,都会去他的家里走一走,一方面是观察于老的身体状况,了解他的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也和老人聊聊天话话家常,为他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今年也已经 70多岁的周国良,只要帮扶对象有难题,他保证随叫随到,忙前忙后,从无怨言。
在“阳光服务队”里不仅有人帮扶慰问解难题,更有人发挥自身经验专长公益服务做贡献,李玉珍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已经 82岁的她,常被人们称作是服务队里的“心理医生”。李老在退休前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护士长、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队副队长等职,退休后她也先后在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她觉得能够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服务身边的老同志,就是她践行雷锋精神的最好体现。阳光乐观的李玉珍,其实在生活中并非毫无压力,儿子在国外工作不能陪在身边,女儿的身体不好需要李老经常照顾。即便如此,她依然愿意尽自己所能挤出时间来,去帮助身边更多需要她的人。
采访中,阳光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加入志愿者既传递了自己的爱心,也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影响和温暖着身边的人。接下来,阳光服务队将以党建为引领,在深化志愿服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完善精准化、精细化志愿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为提升军休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把学习雷锋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困有所帮,让阳光更美好,也让家园里老战友们的晚年生活更温暖。
(五棵松军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