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樊府颖报道:“北京军休榜样”评选活动自 2016年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事迹突出、催人奋进,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受广大军休人员的欢迎。
第七届“北京军休榜样”评选活动现已开始。据悉,在30名候选人名单中海淀区有 8名军休干部(团体)入围,他们分别是曙光军休所郭铭儒、金沟河军休所王宏甲、远大军休所陈晓东、中关村军休所杨谦、田村路军休所信真、五棵松军休所阳光服务队、厢红旗军休所苏彦荣、四季青军休所刘兆启。
提名人选介绍:
郭铭儒
郭铭儒,1953年出生,1973年入伍,1999年退休,曙光军休所军休干部。作为与飞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军人,郭铭儒退休后,依然心系航空领域退役军人的再就业问题。怀着对战友的深厚情谊,他历尽艰辛,开创了拆装老旧飞机这一独一无二的新行业,成立了中国唯一一家正式注册运营的股份制“老龄飞行器”专业化拆装企业,公司现在发展强劲,人才济济,效益明显,广受赞誉。同时他还针对空军机务人员退役后难以发挥一技之长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向上级部门提交了详实报告,促成了国家部委相关文件的出台,为航空领域退役人员再就业施展才华提供了依据。
王宏甲
王宏甲,1953年出生,1992年入伍,2013年退休,金沟河军休所军休干部。他作为著名军旅作家,退休后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坚持笔耕不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完成数百万字的精品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中国有个滕头村》《走向乡村振兴》等。其中《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入选“新中国 70年百种译介好书”,同时入选“新中国70年 70部有声阅读优秀作品”。
陈晓东
陈晓东,1954年出生,1972年入伍,2014年退休,远大军休所军休干部。陈晓东在武警装备研究所工作期间,曾担任特种机器人研发项目组组长。退休后,他把“主战场”摆在研发特种机器人、推进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上,联络九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被推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为武警、公安智能装备和国家机器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他还为自己开辟了“第二战场”,肩扛“大炮”(照相机),十几年如一日拍摄鸟类,为守护生态文明而战斗。最近,他的事迹在中宣部网《学习强国》、《强国之路网》生态频道、《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杨谦
杨谦,1956年出生,1972年入伍,2014年退休,中关村军休所军休干部。2012年退休后,他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老同志优势,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创研性地提出“初心滋润身心、使命拓展生命”的理念,总结出“工作式健身、激励式养心、奉献式受益”的体会,为老龄化国情下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阳光服务队
五棵松军休所阳光服务队成立于 2012年 3月 5日。10年来,服务队在军休所党总支带领下,践行雷锋精神,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做了大量实事好事,谱写了新时代军休生活的动人华章,展现了共和国退休老兵的精神风貌。先后受到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国家红十字委员会、国家多个部委及北京市、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的表彰,被授予“老党员先锋队”。他们的事迹被《中国社会报》《中国老年报》《北京民政》《军休之友》《同心刊》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信真
信真,1953年出生,1973年入伍,2008年退休,田村路军休所军休干部。信真退休后携全家回到家乡,矢志不移坚持创业,致力于乡村振兴、乡民富裕。2019年,天津电视台新闻栏目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同年,他被评为天津市绿化先进个人,被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创业创新先进个人。2020年,他被天津市农村委评为农业创业创新带头人。2021年,在天津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选拔赛)中获现代农业组第一名。宝坻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周刊网》《解放军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都曾宣扬过他的事迹。
苏彦荣
苏彦荣,1946年出生,1968年入伍,1997年退休,厢红旗军休所军休干部。他退休不忘初心,笔耕不息,讴歌时代,发挥余热,成果丰厚。他的北京奥运会题材作品,曾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赞扬。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刘兆启
刘兆启,1954年出生,1970年入伍,2009年退休,四季青军休所军休干部。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山东安丘市大盛镇刘家苑庄村,汇入乡村振兴的建设大军,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他深入调研掌握了解乡村综合状况,积极为镇、村领导班子出谋划策,给乡村党员干部讲党课并捐赠学习资料,给敬老院老人捐款配置康复治疗仪器和改善伙食,动员引导村民配合疫情防控、接种疫苗等等,为推进乡村建设,积极贡献力量,受到了广泛好评。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