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龙年以来,海淀区农大路军休所所在的八一社区的变化可真不小。
走进社区大门,在军休所安置点办公楼大门口的台阶东侧,靠墙边一个带扶手的斜坡,那是专门为军休干部新修建的无障碍通道,现在他们到办公楼来办事、领取慰问物品什么的,轻松方便多了。
接着往前走,办公楼墙上挂着两个“电动充气机”,自行车、三轮车没气了,在这儿接上充气管一打,几秒钟就成,又快捷又省劲,实在是太方便了。
再往前走,大院西围墙上,盖起了避雨大棚,地上修了排水沟,墙上安了 10来部“充电桩”,前面停了好几台电动摩托车,正在充电,风雨无阻,安全又方便。
再往东边看,两幢公寓楼之间的地下室小通风房,门口牌匾上的“老兵乐”3个大字,闪闪发光,那是新近改装的养老小食堂,价廉物美,味道可口,打饭方便,为军休干部打造了舒适温馨的用餐环境,让军休干部在“家门口”就能吃到热乎的暖心饭,颇受欢迎。
过了 2号楼,在两楼之间,立着一块小石碑,红彤彤的“幸福路”3个字,十分耀眼,那是社区居委会申请经费,加建的一条人行道,老人们来往行走安全多了。
不远处有“纳凉西庭”“晒暖东居”两个亭子,里边安装了室外长排休闲椅,那是社区专门为军休干部休闲、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用的。对面那个月亮门里面,是一个非机动车停车处。
每栋楼的单元门门口,为方便老人的出行,楼门内外的阶梯全部改造成为无障碍通道,不仅门口台阶上安装了防滑提示条,还对老年住户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加装家庭安全扶手。
前不久,为了完善营区消防设施,社区为 80岁以上的退休军人配发了灭火毯、灭火器、消防面罩和安全床单消防四件套,入户宣讲消防知识,并且进行了演习,保证每位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都会使用。
为提高老年人家庭医护水平,八一社区和上地社区服务中心协商,采用建立私人微信、电话联系、现场集中办理的方式,让服务中心的医生成为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5%。
农大路军休所所在的社区大院的空间比较小,落实居家养老难度很大,但经过这一番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社区有一位心系民众、办实事、敢作敢当的“领头羊”,他就是社区主任,被誉为“海淀兵支书”的军休干部王飞。是他带领居委会的同事们,迎难而上,把居家养老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军休干部的意见,列出居家养老改进项目表,筹备兴建方案,申请经费,施工监督,干完一个验收一个。虽说工程小而多,但样样都干得很出彩。
落实居家养老,他不仅注重抓环境硬件建设,还注重构筑文化软件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大路军休所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乐队、太极拳队、模特队等 20支队伍,这些队伍长期活跃在部队大院、社区,同时还积极参加地区、市级、乃至全国各种各样的比赛,并斩获了不少奖项。
在过去的一年里,八一社区获得了“2023年海淀区政务服务示范单位”、海淀区“无非法集资社区”、海淀区“十佳特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海淀区健康社区”等多个奖项。(农大路军休所)◎张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