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宋歌.报道:四月的北京,草长莺飞,最是一年春好处。4月 13日,遗光寺军休所组织军休干部到北京大兴红星集体农庄踏青,共有近 200名军休干部参加活动。
因为疫情,遗光寺军休所已经三年没有组织过大型外出活动了,通过多方面了解和筛选,所里锁定了北京大兴红星集体农庄策划踏青活动。问题也随之而来,遗光寺军休所目前管理着近千名军休干部,两位所长带领 3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是超负荷运转,而这一次,组织近 200名平均年龄 75岁的老同志参加大型外出活动,在人员调配保障上捉襟见肘,着实让大家大伤脑筋。马所长召集工作人员和支部书记坐在一起开了一次会,把所有困难摆在桌面上,多方协调,逐一解决。所长提出,本次活动遵循参与的老同志平安快乐,顺利圆满的原则,最大限度让更多的军休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王丹丹副所长带领同志们迅速行动,积极准备应急预案、分配各支部参加名额、通知老同志活动行程和注意事项、制作横幅、联系随队保健医生、准备急救箱、协调承办公司办理保险等相关事宜。
活动当天,老同志们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三五成群打趣的开着玩笑,相互嘘寒问暖,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一片片的战友温情。人员到齐,所长交代了注意事项,4辆大客车满载着近 200名军休干部向着红星集体农庄出发。
大兴红星集体农庄诞生于上世纪 50年代初,1955年毛主席为《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题写《按语》,历史上多位国内外领导人曾来访农庄参观交流,庄严的毛主席像屹立于红星广场,中朝友谊林、南郊农场场史馆,记载着农庄的红色文化发展历程。早期的红星人民公社经历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实践,一直发挥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外窗口”和“首都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作用,如今的红星集体农庄已经是集果蔬种植、农事体验、军旅沉浸、观光采摘、露营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园区。农庄场史馆分为初创发展、改革转型、跨越发展及开拓创新 4个阶段,通过参观,老同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发展和崛起,感受到中国农业多元化生产能力的一日千里。
走入整齐明亮、温度适宜、一眼望不到边的温室日光大棚,数种营养健康、郁郁葱葱的有机蔬菜全程自然生长,供大家各取所需,老同志们尽情享受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农庄里的油菜花田是阿姨们最喜爱的拍照圣地,一时间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裙裾与纱巾齐飞,笑靥共春光一色。
回来的路上,军休干部们在车上还不断回味着这一天的见闻,大家都表示军休所组织的这次活动很及时,虽然同住在遗光寺地区,要不是参加这次活动,平时很难见到以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是这次活动把大家又召集到一起,欢聚一堂,踏青叙旧,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还收获了满满的新鲜蔬菜,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多多益善!我们所里的郑桂英阿姨每次活动必定赋诗纪念,这次也不例外,有感而发地创作了一首小诗:花红柳绿竞芬芳,组织春游所里忙。感谢所长搭平台,老兵欢聚诉衷肠。
踏青活动结束了,但活动的余温未减。好多老同志全程记录这次活动并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小视频,拍摄照片制作相册影集,发到老同志们的群里跟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踏青之旅,记录着这个春天的美好。
(遗光寺军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