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赵岩报道:双榆树军休所自 2021年重建以来,举全所之力支持配合部队移交工作,先后召开了 200余场军休所、部队和老同志参加的三方见面现场会,共接收军休干部 360余名,其中 2021年199名,2022年接收 161名。移交部队和老同志对军休所热情高效的工作作风、真诚的态度和主动为部队及老同志排忧解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送上 20余面锦旗表达感谢之情。
首先,军休所党总支高度重视,把移交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军休所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接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6个小组,即预约登记组、待遇复核组、家访通知组、政策宣讲组、数据录入组和情况统计上报组,各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从而使整个接收工作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三方”无缝交接。一是搭建沟通平台,建立初步联系。提前通过档案和部队了解待移交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思想情绪。通过提前下发“两个须知”“一个手册”,即《负责移交单位须知》《军休所 2022年接收军休干部须知》和《双榆树军休所 2022年服务手册》,帮助部队和老同志提前了解军休所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责、就医政策,公开工作人员和相关军休支部成员的联系方式。二是畅通解困渠道,奠定移交基础。移交前,军休所针对部分有重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和长期居住外地的老同志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回答大家所关心的具体政策和具体问题,包括本人关心的军休干部医疗待遇等问题。如申请护理费或异地就医等政策。通过反复的沟通和交流,使不少老同志和家属消除了思想疑虑,愉快地完成了移交工作。针对一些有不良情绪人员,军休所会设立专场,一对一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分析形势接受现实完成移交。据不完全统计,接待部队和老同志咨询政策的电话、上门走访千余人次。三是给予真切关怀,实现无缝对接。每场见面会,所领导都亲自为与会人员详细介绍军休所如何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特别是对大家非常关心的医疗政策,列举军队与地方的就医差别,全面详实分享老同志的就诊经验。在现场会上,军休所将老同志直接划分到属地党支部,一对一耐心细致地答复他们提出的问题,并提前为他们筛选出就诊医院,指导和帮助他们填写《双榆树军休所 2022年军队离退休干部医疗信息登记表》。针对年龄较大和生活不能自理人员,所领导主动与其家人进行对接,不少军休干部和家人都说,“交到这里真好,我们又有了家的感觉,温暖而踏实。”
第三,讲究办事效率,落实好相关待遇保障。为了强化军休干部的归属感,一方面,军休所将新移交进所的老同志请进所在的支部微信工作群,各支部书记带头欢迎新同志的加入;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及时做好上百名军休干部人员数据库、医疗数据库、财务数据库和党员数据库等信息的录入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老同志各项待遇的落实。如为 24名伤残军人申办换证;为 5名因精神和重大疾病军休干部申办护理费;为 53名“无经济收入”家属申报医疗补助;为 40余名军休干部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一面面鲜艳的锦旗,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移交部队对圆满完成移交工作的由衷感谢,更像是工作人员对军休干部交出的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双榆树军休所)